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电子政务注入了新的移动互联的基因,移动端的电子政府正在成为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的进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对未来电子政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微信不仅拥有巨大的活跃用户,同时微信公众平台自从2012年推出后,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连接线上线下的平台,这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础。也正是在这样的平台基础上,我国的政务微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政务微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通过政务微信,能够联系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密切政府同人民的联系,更好地获得第一手的民情,为百姓提供更好更贴近的服务。同时对于百姓来说,能够降低参政议政的成本,更好地了解到政府的相关公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但是,政务微信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政府传统的做事风格与新的互联网下人们的使用习惯相背离的情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政务微信的发展,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起了一堵“隔心墙”,使得政务微信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困境。
大多数政务微信重发布,轻互动;缺乏足够专业的人员配置
从机构设置的数量来看,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微信政府民生白皮书》,设置政务微信的主力军是省级单位,占据了85%,而地级市、区县以及中央部委级的机构设置较少,一共仅有15%的设置数量。与中央级和省级机构相比,地级市、区县一级是最接触民众的一级行政单位;在连接政府和民众上,地级市和区县是最为直接的;在业务处理、信息发布等环节,这一层级的单位也是最受当地百姓关注的。然而,这一级行政单位开设政务微信的较少,反而说明了目前我们的基层政府对于政务微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务微信成为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连接器。
从功能上来看,大多数政务微信重发布,轻互动。早在政务微信出现之前,便已经有了政务微博这样的电子政务参与的新方式。与传统的网站相比,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并没有改变太多,信息仍然是以一对多的形式进行传播。同时,受限于微博本身平台的原因,服务的功能很少,或者仅仅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政务微信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它颠覆了原来的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更像是一种一对一的信息模式,处于聊天框中的信息显示会使得民众有一种同政府机构“聊天”的感觉。因此,将传统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复制到政务微信中,则会导致信息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而目前的政务微信的发展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弊端,往往是将信息发布作为重点,而对于用户的维护特别是互动环节的设置则很少,信息的流动呈现出单向流动的情况。据调查,我国28%的政务微信存在着发送信息之后完全没有回复的情况;有些政务微信会在一开始添加时便说明没有回复情况,仅仅只是起到信息发布的作用。①仅有少部分的政务微信会同用户进行互动交流,有的是使用关键词自动回复的方式,有的则是使用人工回复的方式。
从人员组织安排层面来看,政务微信缺乏足够专业的人员配置。与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不同,政务微信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模式,从信息的组织安排、人员的配置以及用户内容的反馈等都需要进行重新的规划。而目前由于许多政务微信的组织者属于兼职操作,缺少专门的人员安排;在信息的发布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发公告的形式,发布一些官方文件和一些无关民生的新闻资讯;人员的配置上也是政府的部分职能机构兼职运行,比如由办公室负责政务微信的信息公开,宣教机构承担新闻宣传等。②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地方领导对于微信未能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导致政务微信团队中缺少足够多的技术人员,在面对专业问题时无从解释,无人监管信息是否合理。不及时落实相关配套措施以及错综复杂的权责关系,导致了政务微信遍地开花却始终难见成果,很难成为大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