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6月13日讯 在公园、商店、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俄罗斯人聚精会神的读书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或立或坐,不拘形式;或看或记,互不干扰。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摇晃、拥挤、嘈杂、昏暗的地铁中,书伴人、读不倦。有的甚至立足未稳即变魔术般迅疾掏出书本,迫切程度如读家书……这种种情形表明:俄罗斯人读书不是逢场作戏,而是发自内心,甚至达到忘我境界。笔者在商场、菜市场就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痴迷者:等待付账时,有的顾客边排队边读书,直至被喊多次才猛然从书中“走”出。更有令人惊叹的一幕: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的“首堵”,遇到堵车时,司机师傅会坦然取书阅读。汽车开始前行了,读书的司机常常在后面汽车喇叭声的催促中,猛然在书中“醒”来……
俄罗斯全民读书到今日境界,是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个人与国家长期合力打造的结果。俄罗斯一年有近半年天寒地冻、出行不便。书籍成了人们思想的朋友、灵魂的伴侣。而俄罗斯历史上“黄金”与“白银”时代,灿若繁星的文学巨匠及其伟大作品,不断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读书热情。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文集备受推崇,在俄总发行量高达平均每五个家庭一套。与个人阅读兴趣相向而行,政府始终在积极助推。苏联时期,国家倡导自强不息、逆境淬炼的“保尔精神”,措施之一就是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闪烁着崇高理想光芒、洋溢着炽热革命激情”的长篇小说,到1991年共发行5200万册。苏联解体后,俄政府为重塑大国地位,应对急功近利的“快餐式阅读”,大力推动国民阅读,如将2007年确立为“俄罗斯国家阅读年”,配套出台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这一长达13年的远期规划,并辅以图书展、图书节、读书赛等全民活动。1.4亿国民私人藏书达200多亿册,人均每天读书看报时间全球领先。整个社会真正形成了“以热爱读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的良好风尚。
对个人来说,读书提升气质品质,对国家而言则提升动力实力。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国力不断恢复,全民读书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那么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和科学文化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
漫步莫斯科街头,笔者不禁联想,如果用一组雕像来展现俄罗斯民族的整体风貌,应是一幅展示不同年龄人的群读图:
老年人浏览报纸,中年人阅读杂志,青年人埋头于书本,孩童们沉浸于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