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是为耕者谋利、食者造福、社会维稳的重要举措。秋收在即,市粮食局超前谋划,多措并举,畅通秋粮销售渠道,落实粮食接收能力,维护我市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力争全面做好今年的秋粮销售准备工作。
精确研判 准确把握生产形势
今年受春季气候影响,春播期间低温、多雨,加之后期天气异常,大田出现干旱,作物长势缓慢。市粮食局提前对辖区内粮食产量、商品量进行了测算,对全市各类粮食仓储企业仓容情况进行了调查。辖区内预计玉米、水稻总产量约420万吨,其中玉米392万吨,水稻28万吨;辖区内玉米、水稻预计商品量376万吨,其中玉米353万吨,水稻23万吨。截至目前,全市粮油仓储企业储存总能力1546万吨,粮食库存总量1357万吨。剩余储存能力189万吨。2016年,企业自筹建仓和轮换到期粮食预计解决收储能力307万吨,其中,已经落实新建仓容284万吨,轮换到期粮食23万吨。到2016年新粮销售前,我市有可用仓容496万吨,企业准备场地可用于搭建露天形态可形成收储能力108万吨,如果有托底销售政策,能满足秋粮销售需求。
统筹管理 做好购销准备工作
面对“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销售’加‘补贴’的新机制”这一新形势,市粮食局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粮食购销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设立“秋粮销售服务热线” , 维护好秋粮销售市场秩序;积极做好国家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及时、全方位发布国家粮食销售政策和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市场化自主销售粮食;组织指导粮食销售企业继续抓紧腾仓倒库,充分挖掘潜力,提高粮食收储能力;指导农户、烘干塔及农民合作社科学收获和整理储存粮食,重点加强对粮食企业和烘干塔的玉米保管知识宣传,防止烘干前有生霉粒发生,帮助农民提高粮食质量,减少损失;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销售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秋粮销售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储粮安全。
广开思路 拓宽玉米流通渠道
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政策,玉米销售将面临诸多困难。为防止秋粮销售期间出现卖粮难题,市粮食局抢先入手,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做好引进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准备工作,随着玉米退出国家政策性销售使今年玉米销售价格普遍降低,加工企业的加工效益大幅增加,我市力争在建的北安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在销售期间,早日达产,加大本地玉米就地转化量;与黑河市周边(除镰刀弯以外地区)执行托底销售政策的其他市县沟通、协调,做好帮助销售本市玉米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力争黑河地区扩大中央储备粮数量;加大引进客户力度,通过福建洽谈会、金秋会等多种渠道吸引省外客商,积极做好与省外加工、收储企业沟通协调工作,引进粮食销售主体,加大粮食外销量。目前已联系广东东莞穗丰食品有限公司、重粮集团、河南商丘粮食储备库、益海集团、江苏吴江金林粮食贸易公司等企业到我市开展销售业务。利用网络平台寻找玉米需求企业,在龙粮网供求信息上发布黑河的玉米行情并查找有需求的企业信息,邀请需求企业来黑河销售;积极与哈尔滨粮油交易批发市场、大连粮食交易批发市场联系对有需求我市生产玉米品种的客户,由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对接,为客户进行代收服务。充分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如专业的粮情监测、质量检测、保管队伍、一流的设备等,积极与省外客商进行贸易粮交易,既增加企业的效益又扩大了玉米的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