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嫩江县北部,大、小兴安岭过渡地带的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2.4%,在同一气候带上具有较高的典型性、稀有性和代表性,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松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以及位于寒温带针叶林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过渡带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是黑嘴松鸡分布的最南缘,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自然保护区努力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使这里处处可闻黑嘴松鸡的啼叫声声,入目皆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生态。
为使保护区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进出保护区的十五里小河和北疆二连分别设立检查站,向进出人员宣传保护区管理规定,严格控制进出人员活动区域。联合森林公安,在冬季盗猎和夏季采集山野菜、野生中草药集中时段,严查严管。聘请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保护区下步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项目可研进行编制,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国家林业局的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已经报到国家林业局,等待审批。总体规划总投资9970.8万元,近期项目投资2962.9万元。采购了140部红外线监测相机、25部鸟类卫星跟踪器、 10部GPS、全道路巡护车等监测设备。聘请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专家团队,对保护区的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制作植物标本300多种1000余份,调查发现野生动物200多种。完善了保护科工作职责、科研科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工作,使日常巡护、科学监测等各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将保护区设立为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学实验基地。积极同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院、林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专家学者合作,制定科学保护方案。对保护区的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并开展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引种驯化工作的研究,为兰科花卉投放市场进行商业开发奠定基础。
据了解,保护区记录有脊椎动物383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9种;记录有植物670种,隶属于95科286属,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6种。紫点杓兰、大花杓兰分布较广。
生活在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嘴松鸡是一种走禽,体态结实,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叫声非常响亮,是典型的针叶林鸟类,大多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的落叶松、冷杉、云杉和红松等针叶林的林中空地、林缘和河谷地带活动,其种群数量在75只左右,分布如此集中在其他保护区非常少见。

图为黑嘴松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