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野生老虎成为关注焦点。你可曾知道全球野生老虎生存状况窘迫、维持繁殖种群越来越困难?近年来,我国黑龙江、吉林中俄边境等地区再闻虎啸。我国人工繁育的东北虎种群突破千只,人工野化放归成必然之势。
7月29日是全球老虎日。新华社记者带你走近东北虎,了解东北虎。
中俄边境“虎影重重”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多分布于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等地。受栖息地破坏、人类乱捕滥杀等因素影响,野生东北虎数量从上世纪开始锐减。目前,全球现存野生东北虎数量仅数百只,其中大约20只生活在中国境内。
近年来,黑龙江、吉林中俄边境等地区野生东北虎开始频繁出现。科研人员发现,野生东北虎在这些地区捕食,偶尔也会闯入人居区攻击牲畜。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累计发现野生东北虎足迹、接报伤害家畜、听到虎啸等活动线索达400多次。
北京师范大学和吉林省林业厅通过500余台红外设备对野生东北虎进行了10年监测,在吉林省境内监测到野生东北虎27只,与1998年中俄美三国专家在长白山林区调查发现的6至9只相比,有了明显的增长。
“虎影重重”中,最引人关注的一只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放生的东北虎“库贾”。2014年10月,库贾被监测到横渡中俄界江黑龙江,自此开始长达两个月左右的“中国行”。
盛夏时节,位于小兴安岭余脉的黑龙江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峦叠嶂,树木茂盛。“库贾在这个保护区停留了约半个月的时间。远红外相机监测显示,它沿着黑龙江边觅食,所经过地区人烟稀少,狍子、野猪、马鹿等动物繁多。”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冯延波说。
黑龙江森工总局野生动物保护处副处长贾喜波说,老虎处于食物链顶端,有老虎生存的地方,食物链是完整的。 “虎迹频现”显示森林资源得到恢复性增长,天然动植物物种逐步丰富。
为确保东北虎在中俄之间安全、自由跨境迁徙,吉林省协调有关部门准备采取改造中俄边防围栏等保护工程、建立中俄边境东北虎及有蹄类动物资源监测机制等措施。
人工繁育创造东北虎“生命奇迹”
为保护延续东北虎,我国于1986年成立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人工繁育基地——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30年来,这个中心从最初8只种虎繁育出如今1000多只东北虎。
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四面环山,丛林密布。每年有50只左右的东北虎宝宝在这里降生。
年过5旬的邱宏坤是黑龙江省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虎队队长,他是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创建人之一,亲眼看着一代又一代老虎的出生、成长和繁育。“不是每一只母虎都是称职的虎妈。”邱宏坤说,“虎妈一旦由于种种原因弃养虎宝,饲养员就立刻成为‘虎妈’、‘虎爸’,喂奶、按摩和排便,需要样样精通,对待它们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总工程师刘丹说,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人工繁育东北虎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人工繁育东北虎并非“多多益善”。为保证基因和种群的优良,整个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每年新生虎宝宝都控制在100只左右,人工繁育东北虎种群则维持在1000只左右。
人工繁育的东北虎种群为我国多地提供有力的“虎种”支撑。目前,已有上百只东北虎从黑龙江走出,远赴福建厦门、安徽黄山、山西大同等地野生动物园安家落户,继续生息繁衍。
东北虎野化放归仍是重要课题
除了让野生东北虎自然扩大种群,将人工繁育的东北虎放归山林,是养虎人的梦想。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等地人工繁育的东北虎,从未放弃开展规模化野化训练。在野外环境中,训养员通过投放牛、羊、鸭、鸡等活体动物的方式,锻炼人工繁育东北虎的捕食能力,激发它们的“野性”,培养它们的野外生存能力。
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说,国家林业局已经编制完成《全国东北虎和东北豹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5)》,并通过评审提交发改委,“东北虎的野化放归项目”已列入拟开展的工程建设。
冯延波说,黑龙江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可能成为人工繁育的东北虎最早野化放归的地点之一。去年全球老虎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吉林省林业厅和吉林省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东北虎猎物繁育“基地”。目前,这个“基地”已野放了多批猎物,吸引东北虎“王者归来” 。
最让研究者忧心的仍然是人工繁育东北虎的生存能力,今年6月,黑龙江东北虎林园成立院士工作站,“圈养虎种群的野化训练与放归研究”被列入重要研究项目。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