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流水、江船
这是一场特殊的葬礼
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一艘载着亲人眷恋与不舍的船舶从黑河港启动,缓缓驶向黑龙江江心。
7月16日,在黑龙江江面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江葬。
游船上的气氛跟以往不同,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异常的凝重。游船缓慢地行驶在江面上,当船行驶到大岛处时,船头调转,低沉的船笛开始长鸣,司仪宣布江葬仪式正式开始。每人手持一支鲜花,伴随着低沉的哀乐,每人都低头为逝者默哀。李女士抱着母亲的骨灰盒,缓缓从船舱中走出,将母亲的骨灰和花瓣一同撒入江中,随行的亲友也将手中的鲜花投进江中,寄托哀思。
“妈,我带您回家了,我回来帮您完成您的愿望了,妈,天堂不会有病痛,妈,您一路走好。”李女士说罢,便泪如雨下。
据了解,此次江葬是李女士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而举行的。逝者生前跟随女儿一家在外地生活,李女士是独生女,母亲在生病期间就曾说过希望去世后能够落叶归根,而且希望女儿可以把自己葬在守了一辈子的黑龙江中。她觉得这是她最好的归宿。
“最开始母亲提出想要江葬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很赞成,毕竟在我们的传统思想里入土才能为安。还有,江葬后骨灰就彻底没有了,我们想要祭奠时都找不到遗迹。刚开始我们是不同意的。后来母亲一再坚持,说以后只要在有水的地方就可以纪念她,她也希望可以永远待在自己生活了50多年的地方。死后也可以看着两岸的风光,没有比这更好的归宿了。所以,最后我们也理解了她,决定尊重她的遗愿。”李女士说。因此,在母亲去世后,女儿特地带着母亲的骨灰,从外地赶回,完成母亲的遗愿。
“母亲去世后,开始时我们什么都不懂,身边也没有人举行过江葬,最后通过民政局了解到江葬的流程和需要的手续,母亲的江葬仪式才能这么进行顺利。通过母亲这次的江葬。我也开始认同这种简约绿色的安葬方式了。”李女士说。
在传统思想中,人在去世后,入土才能为安,土葬是最普遍的选择。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江葬或者海葬。认为这种新兴的安葬方式既节约用地又环保,能更好地回归大自然,是人生最好的归宿。
“现在举行江葬的人越来越多,以前一年都遇不到一场,近几年举行江葬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现在一年能达到几十场了。”一名船工说。
笔者也通过电话跟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了解一下江葬的流程。首先逝者的家属需要带着家属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逝者的火化证明等相关手续到火葬场找工作人员填写一份申请江葬的表格,然后告知工作人员江葬的时间和地点,工作人员一同随行江葬仪式,拍照存档,最后,在江葬结束后的十个工作日,民政局会给家属发放400元的补助金。
在我市,江葬还并未普及。在我国的上海、南京等地,由政府牵头多次组织过集体江葬活动,杭州还准备尝试进行骨灰江葬的市场化运作,每年清明节前后还提供船只供亲属在江上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