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河走出来的画家
——记国家一级美术师李玉麟
小兴安岭的大山和滔滔的黑龙江水养育和滋润了他,凭借着“鄂伦春族和鹿”这一美术和谐的组合,妙笔生花,使他在全国美术家行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闯出了事业的一片天空,他就是现北京都翰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协创作中心创作委员、中国鹿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鹿文化系列丛书《绘画卷》主编、一级美术师李玉麟。
梅花香自苦寒
来他当过知青,种过地、喂过马,当过食堂管理员。大山里的孤寂,没有冲淡他对绘画的喜爱和追求。在繁忙的劳动间隙,他沉迷于绘画的天地。场部的黑板报上经常看到他描述生活的精美插图,马厩值班室的墙壁上不时出现他“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绘画作品。利用探亲的机会,李玉麟回城向文化馆的美术老师请教绘画技巧,参加各种美术创作班。那段时间,李玉麟遨游于绘画的七彩空间,辛苦并快乐着。
恢复高考以后,李玉麟考上了黑河师专的美术专业。对绘画艺术的渴求让他不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毕业后,他先后在爱辉区文化馆、区文化局、黑河市旅游局工作。
他拜师于浙江美术学院著名中国画画家吴山明教授,研习过中国意笔人物画,参加了鲁迅美术学院国画山水函授班学习,积累了丰厚的绘画知识和技艺。并加入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中国书协黑龙江分会,担任黑河市美协副主席。
他曾历尽艰辛,先后两次乘船逆水而上至黑龙江源头洛古河,一次由黑龙江顺流而下至俄罗斯境内黑龙江入海口尼古拉耶夫斯克,行程4370公里,足迹遍布黑龙江两岸,大自然奇妙造化的神韵不断激发他的创作灵感,陶冶他的艺术情操。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李玉麟追求独到的艺术风格,更专注于鄂伦春民族题材。
他多次深入鄂伦春族群众聚居的乡镇村屯进行采风创作,了解这个如今人口不足万人的少数民族。他激动地说,要通过自己的绘画将这个民族的特色留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少数民族,以此来传承鄂伦春族特有的文化。
鄂伦春族喜欢鹿,在李玉麟的绘画作品中,鹿占据了不小的篇幅,成为他绘画创作的一个特色。为了更好地反映这一主题,李玉麟带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告别了妻儿,孤身来到北京。潜心研究古今当代大家画作,把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形成个人的纯净、充满诗情与秀丽的画风。他的作品《山野鹿归》、《鄂家牧女》、《鄂家娃》具有强烈的民族生活气息,浓郁的北方地域风情,在清丽的远山、洁净的白雪间点染鄂家青年猎手、少女、孩童及小鹿,物相生动,生机盎然。作品《古琴清韵》的画面中荷叶层层,水雾袅袅,天色蒙蒙,但见墨中有色,色在墨中,墨色起伏跌宕,营造出深邃、开阔、弥漫的美妙画面。他画的小鹿,用墨清雅,具有灵动的视觉感,展示出大家的风范。
再接再厉话未来
今年已经60岁的李玉麟在黑河举办了他的画展,黑河的父老乡亲近百人参加了开幕式,这是对家乡最好的讴歌和礼赞,表达了画家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这些年来,他的画作在北京、上海、广东省肇庆市博物馆、叶挺将军独立团纪念馆、佛山市美术馆等地成功举办了书画展,作品曾获得过呼和浩特昭君艺术节当代画家作品邀请展金奖,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全国政协礼堂展出。先后被新加坡、日本、俄罗斯及香港、台湾等地的机构展出和被友人收藏。他的艺术简历和作品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中国绘画年鉴》等近30部辞书。今年5月庆祝中美建交37周年,他的8幅国画作品被美国集邮集团专家审核,入选“2016年度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珍藏邮册,当选中美最具价值华人艺术家100强。
如今的李玉麟已是中国美协创作中心委员、《美术中国》杂志社副主编、中国绘画年鉴理事会理事、北京一得阁艺术馆签约画家。
他说,“这次回到黑河感触最深的还是家乡的巨变,能把自己这一生创作的画作精品展示给家乡父老是自己的荣幸,自己一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接再厉,用画笔宣传家乡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让大美黑河家喻户晓走向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