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笔者联系到早期黑河振边酒厂创始人徐鹏远的嫡亲大儿子徐日昇的女儿、现已离休的83岁的徐静娴;二儿子徐日晓的女儿66岁的徐松芝,通过她们的回忆,让我们了解徐鹏远不平凡的人生。
徐鹏远的一生充满了时代色彩。早年闯崴子,千辛万苦谋生存,进行资本积累;中年创实业,殚精竭虑筹兴边,生意如日中天。其间,斗外敌、御辱图强;晚年归隐市井,遗憾离开人世。徐鹏远是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更是千千万万闯崴子、成功创业的旅俄华侨的缩影。
背井离乡闯关东
徐鹏远,字翔久(1877—1941年) , 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市)西由镇后猴吕村。家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大哥小时候过继给本家另一支。他出生于清末,小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地少人多,父亲是朴实的农民,尽管辛勤地劳作,一年的收成还不够维持生计,勤劳有经商头脑的母亲靠卖烧饼贴补家用。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父母一筹莫展。16岁那年,聪明懂事的徐鹏远带着五弟徐鹏志背井离乡开始艰辛的“闯关东”生活,二哥、三哥留在老家帮助父母种田。他和弟弟边乞讨边务工,风餐露宿,什么样的脏活、累活都干过,一路上走走停停,辗转两年来到俄国远东地区,先后在海参崴、伯力做苦工。
胼手胝足谋生计
19世纪90年代,正值俄国远东地区大开发,修筑铁路、开采金矿等工程需要大批中国劳工。徐鹏远和山东老乡张福盛等人辗转来到俄国的麒麟金沟淘金,他起早贪黑地忙碌,力图改变家人的生活和自己的命运。金沟附近常有土匪出没,淘金人大多很难把积攒的钱财活着带出金沟,然而徐鹏远是幸运的,经他积极筹划与同伴一起带着积攒的黄金逃了出来。
徐鹏远头脑灵活,不满足于现状,在与俄国人的交往中看准商机。于是,他从商背酒、贩酒,每天穿梭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街小巷,送货上门、周到服务,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都留下他艰辛创业的足迹。徐鹏远善经营,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获得人生第一桶金。他乐于助人,喜欢结交朋友,各行各业都有拜把子兄弟,生意也越来越兴隆,在华人圈中渐有名气。勤劳、善良、踏实肯干的徐鹏远获得俄国富商的女儿青睐。据当年和徐鹏远拜把子的山东籍华商张福盛的85岁儿子张洪斌回忆,富商非常疼爱女儿,对精明强干的徐鹏远赞不绝口,送给女儿丰厚的陪嫁,并在他回国建立振边酒厂时给予资金和智力支持,帮助选址、参与设计。
回国建厂抢占商机
20世纪初,俄国出台并制定一系列限制华侨在俄国务工的措施,华商纷纷撤资回国。带着妻子和积攒的钱财回到国内的徐鹏远马不停蹄地跑项目、选厂址、招伙计, 1910年,他在哈尔滨开设万福广机器火磨、广记机器制酒厂,并在鸡西开设煤矿。由于哈尔滨离俄境较远,产品只能内销,一家人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无法满足徐鹏远对人生更高的追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徐鹏远了解到俄国各种生活用品急缺,他瞄准了对俄贸易,从哈尔滨来到黑河,创设徐家分号万福广烧锅,采取手工作坊制酒,销往俄罗斯。因受欧洲战事的影响,俄国境内精奇里江沿岸的一些金场基本停业,在俄国采金的华工纷纷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回到黑河。抱着实业兴边的梦想, 1915年1月,徐鹏远在爱辉和黑河沿边上下游一带探采未经勘探产金的矿区,他自己出资羌洋8000元、季学綍出资1.2万元、姜德清出资8000元、刘应昌和沈希曾、韩广业分别出资4000元,共筹集4万羌洋,申请创办黑河商办裕源金矿,用以振兴实业,同时解决归国华工的生计问题。
由徐鹏远等商人联手开办的裕源金矿是他在黑河创办的第一家金矿。采金业给他带来丰厚的效益,相继他又创办了逢源金矿。1921年,徐鹏远在公别拉河试采金矿, 1924年,他试探爱辉县哈达霍洛沟金矿,后转包给仲子元生产,自己占20%永久性股份。1930年,他还在托泥河上游探苗采金。 (一)

徐鹏远的儿子和侄子们 (前排从左到右老二徐晓庵、 老三
徐日昇、 老大徐日明; 二排从左到右老四徐日晓、 老五徐日坤; 三排人名不详老六)
徐鹏远的后代及亲人在北京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