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全市各地 正文
龙头村: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http://heihe.dbw.cn   2016-06-16 16:24:55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记者手记: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土地规模经营让农民从“鸡肋”式的经营中解脱出来,龙头村的许多年轻村民选择入城打工,从传统农民转化为新生代农民工。从最初的每月一二千元收入的短工、服务员,又慢慢转变成技术工、小店老板等。随着身份的逐步转变,他们对文化娱乐、专业技能、文化知识的需求也在逐步转变。

  许多农民工进城久了,基本生存标准、物质要求满足后,开始向精神层面转变。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精神消费能力不强,他们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主要停留在打麻将、看电视、与朋友喝酒等较为简单的娱乐方式。即使有的农民工开始接触网络等娱乐方式,也大多把网络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而没有意识到利用网络传递信息、提高文化层次、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作用。单调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在对城市认知方面表现出保守、落后的特性,越想快速融入城市反而与城市格格不入。

  学好一门技术提高经济收入是大部分农民工最强烈的愿望。许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都反映,在求职过程中技术门槛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坎儿” , 虽然许多年轻农民也想掌握一些专业技术,但由于学习成本较高,学成后收益是否稳定,学什么技术、怎么学,大家都很迷惘。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年轻、受教育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等特点,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使他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多层次教育体系来引导和组织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要加强与其他群体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动交流。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

 

  日前,记者来到五大连池市双泉镇龙头村,走进村支部书记李凤臣家。这是一座东西向的小院,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三间红砖房,外带两间库房,房前屋后种着蔬菜、果树,灰白色的水泥地面,显得整个院落干净整洁。 “村里的房子都这么好、这么整洁吗” ? “比这好的院子还有很多,我们村距离市区两公里,已经纳入城市统一规划了。 ”李凤臣告诉记者。

  农村环境变美 村民乐在其中

  刚进村时,一个漂亮的绿色广场引起了记者的兴趣,村主任倪利君告诉记者这是村里的文化大院。绿色的文化活动广场足有1000多平方米,广场一侧依次排列着各种健身器材。 “这是去年刚建成的,每晚都会有许

  多村民来这里跳舞、做运动。 ”倪利君说,今年还将新建一间64平方米的棋牌室。在宽敞的图书活动室内, 6个大书柜分门别类地摆满了书籍,农机类、养殖类、文艺类、法治类应有尽有。文艺活动室内音箱、调音台、功放、电脑等器材一应俱全。

  文化活动广场南面一条可以并行两辆汽车的水泥路两侧正在修建排水设施,工人们将搅拌好的水泥铺在沟底,水泥路旁堆放着红砖垛,与路两旁的柳树红绿相间煞是好看。

  李凤臣说,这是龙头一屯村内边沟硬化项目,全长2300米,总投资41.4万元,村内道路硬化项目分别在一屯、三屯修建的1.74公里、 1.1公里的水泥路面工程也同时在进行。今年村内还将增设80个垃圾箱,新建铁栅栏1500米。 “去年三屯铁栅栏刚刚建成时,各村屯都来我们龙头村参观学习。 ”李凤臣一脸的自豪。

  土地入社经营 合作社回馈村民

  记者在村里走访,看到一位老伯正给菜园浇水,就走了进去。老伯叫张仁,今年68岁,他介绍,家里俩儿子去城里打工了,只有老两口在家。龙头村1600人,人均两三亩地。村里土地多为丘陵地、河滩地,亩产低、极不容易种植,且每家分片零散。雨水适中的年份粮食收成还可以,雨水大时受涝灾,雨水小的年份甚至会绝产。靠土地的微薄收入不足以养家,许多人都选择外出打工。

  张老伯告诉记者, 2011年春,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 发动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规模经营。根据土地优劣每亩承包费在150元~300元不等,他和老伴一商量也加入了合作社。目前全村95%以上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2014年、 2013年、 2012年有亏损, 2011年净收入10万元, 2015年净收入持平。但无论收入多少村民都能收到承包费。

  “2015年合作社还无偿给村民交水费和建设一处共用的3000平方米晒场。听说以后还将陆续给村民交合作医疗款和养老保险钱。看来加入合作社就对了。 ”张仁说。

  走出张仁家,附近的六七位老人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起村里现在的好日子,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满足感。

  扶贫致富到家 日子更有盼头

  村民梁钢、李桂霞夫妇是因伤病、因学致贫的家庭。

  “春节前,村干部来到我家了解情况,决定帮助我发展棚室蔬菜种植。今年三月份,农业技术中心技术人员、五大连池市扶贫办等部门就入户测量扣棚面积,开春前就帮助我家把300平方米的大棚建好,你看棚里的

  菜长得多好。今年像我家这样的贫困户,共有19户建了大棚。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我就能把治病、孩子上学时欠下的‘饥荒’还清了。 ”梁钢说。

  村民董洪林因病致贫、村民丁守志因灾致贫。村书记李凤臣介绍说。目前,龙头村像他们这样未脱贫的村民有155户342人。年初,村干部已经对每家每户致贫原因、家庭收入、脱贫意愿等进行了统计、汇总。同时,针对每个贫困户不同实际特点和其脱贫意愿,确定19户贫困户发展棚室蔬菜, 51户养殖牛、羊、猪、鸡、鹅。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兜底,需要教育救助8户,大病救助53户,纳入低保73户。“我们一定要让村民的生活过得更好。 ”李凤臣坚定地说。

 
作者: 张 嵩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李丹丹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小记者在黑河逊克中俄农业科技园进行实践采访
·让文化温润人心
·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让中俄中小企业合作“顶天立地”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