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正文
那年那事:在新鄂西山鸡爪沟打柈子
http://heihe.dbw.cn   2016-06-08 09:36:37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1975年3月末,我正在逊克县新鄂公社广播站工作。新鄂公社干部工人共有10个人,为了办公室取暖,公社鄂伦春族党委书记朱殿明领着我们,利用5天半时间,到了新鄂西山鸡爪沟打柈子。

  新鄂大队75马力东方红拖拉机拉着大爬犁,载着我们和被褥、工具以及吃喝东西等等,一路向鸡爪沟里出发,行进有4公里,到达打柈子的地方。历经半天,搭建起一处简易住宿棚。晚上,我们笼起取暖的篝火,大家睡在简易棚子里,有的还睡在狍皮褥子上。

  打柈子是个技术活,耗体力、要工夫。说是技术活,首先得学会收拾大锯,把锯齿用锉刀锉到锋利为止,锯如果收拾不好,在放树的时候就等着挨累吧。会锉锯但不会掰料也不行,料小不走道、不下锯,料大拉不动,同样不下锯,必须掰到合适了才下锯。还得会看树头,也就是看准了这棵树怎么倒才能不伤人,这也是技术,看准了树头的倒向,就可以掌握它,让它倒的位置方向好一点,对下一步锯段也是个帮助。大树放倒后,要打枝丫、去树梢,再把它锯成60厘米左右一段一段的,劈成三角块,这就是柈子了。接下来,还要码柈子。

  干活第一天,朱书记带领公社副书记刘才和雇佣的新鄂公社长期临时工崔焕文以及我,4人为一组,到了南坡树林里,开始打柈子。朱书记与刘副书记两人为一道锯,我和老崔两人为一道锯,从上午七八点钟,我们踏着没脚脖子深的积雪寻找目标树,确定要放倒哪棵树后,用大锯一人把一头,对坐或跪在地上,锯口对准位距树根15至20厘米处,一来一去地拉锯。一棵高大的柞树笔直地倒下,重重砸在雪地上,我们干得浑身冒汗,索性脱了棉衣。用大锯把直径大约30厘米至80厘米粗的柞树或桦树放倒,然后用斧子砍掉树的枝丫、树梢。用大锯锯成50至60厘米长的树段,用斧子把树段劈开,最后码成4米长、1米高的柴垛,每个柴垛叫一个“柈子”。

  到了中午,朱书记、刘副书记、我与老崔一起,生堆篝火,把干粮用树枝穿上烤一烤,就着家里带来的猪肉炒咸菜吃午餐。渴了,用茶缸化雪水喝。午休中间,朱书记又给“收拾”大锯,把大锯用锉“锉一锉”,大锯锋利了,才能出活。

  下午大约4点半,我们顺利地返回到简易住宿棚里,开始做晚餐。

  一天下来,我们4个人打4个柈子,第三、第四天,我们越来越熟练,一天可以打五六个柈子。5天里,我们10个人一共打柈子60多个,然后趁着积雪未融用牛爬犁拉到公社办公室。

  为了加强伙食,新鄂大队雇请鄂伦春族猎民陈有,在三天里打了一头[浫] [狡],按照鄂伦春民族的习俗,在篝火上的“吊锅子”煮着[浫] [狡]肉,大家美美地饱餐一顿,最后把多余的[浫] [狡]肉带回家。

 
作者:侯建新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