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教师园地 正文
古诗文中“燕”和“雁”——韩龙
http://heihe.dbw.cn   2016-05-31 09:14:20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中有很多关于“燕”和“雁”的诗句,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考试时有关“燕”和“雁”的诗句默写更容易混淆写出错别字。这让很多语文教师头疼。

   关于“燕”的诗句,一般情况下都是纯粹写景的。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晏殊的《破阵子》中“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其中用“燕”表现了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而关于“雁”的诗句,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寄托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在古诗文有关“燕”和“雁”的诗句,还有很多的意象和内涵,但初中阶段总体上是这两种意象和内涵为主,教师在教学时抓住这两个特点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还能避免学生少写或不写关于“燕”和“雁”的错别字。

 
作者: 来源:教育周刊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