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向精品化产业化规模化跃进——
通北镇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园区
成为全省十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北安市通北镇把打造东北亚对俄现代蔬菜产业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坚持“企业带动、农民参与、政府扶持、科技支撑”四大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将对俄蔬菜出口基地扩建成集农业先进技术应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现代经营模式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园,打造成对俄蔬菜、瓜果出口重要基地。目前产业园已成为全省十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具有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并已成功注册了“通北绿园”商标,去年对俄出口果蔬600吨,增加收入170万元。
通北镇把科技支撑作为打造产业园特色品牌的关键。为切实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该镇与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结成共建单位,签订了技术共享协议,优先享用最新的科研成果,资深专家做园区的技术顾问,先后推广棚膜多层覆盖、立体栽培、秸秆发酵、物理防虫等20余项新技术,实现了蔬菜的提前、延后栽培和多茬次种植,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在鼓励园区提高蔬菜品质,靠品牌占领市场的基础上,该镇大力发展规模种植,靠增量拓展销售市场,蔬菜生产向“精品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销售渠道越来越广,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现已取得海关进出口货物备案登记证书,拥有自主对外贸易进出口权,可用美元结汇的优势。按照俄罗斯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了西红柿、甘蓝等蔬菜种植面积,在蔬菜出口上实现了突破,拓展了销售市场,增加了经济收入。
该镇紧紧把握市场需求,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整合合作社以及开辟外埠市场等方式,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为使园区建设顺利推进,该镇在牢牢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充分用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建立注册了多元化融资机制。通过内争外引等措施,争取到了省农委、省农开办、黑河及北安市等上级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并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有效破解了资金短缺的难题。
为有效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问题,积极整合神农菌类专业合作社和长湖蔬菜专业合作社,分别以资金、土地、技术入股方式联合成立长湖神农菌蔬合作社,双方按入股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既实现了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互补,又促进了蔬菜生产由分散生产经营到规模化、产业化的转变,扩大了蔬菜产业的影响力和抗风险力。神农菌类合作社投资1174万元建设了810平方米温室28栋及附属设施,720平方米钢架棚80栋,360平方米物资库1 处。47户占地农户以土地租金207万元(租期15年至二轮承包期末)作为投资,以长湖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分红。
该镇聘请省内权威科研机构对产业园进行科学规划,园区总占地面积35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6亿元,整体按照“一心、四区”空间布局建设,建设集综合管理、培训教育、展览交易、智能监测监控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和设施农业区、贮藏加工区、产品交易区、旅游观光区四个功能区。园区建设共分六期完成,采取统筹兼顾、分期独立的建设方式梯次推进。项目建成后,在发展壮大蔬菜产业方面将发挥“创新集聚、示范辐射、对外贸易、生产加工、观光旅游、平衡生态”六大作用,蔬菜产能达到2 万吨,年销售收入2 亿元,创利税1000万元,吸纳劳动力3000多人。
产业园区现已完成投资9934.7万元,面积达到183万平方米,其中,棚室生产区83万平方米,裸地蔬菜区100万平方米,建5000平方米智能温室1 栋、日光节能温室178栋、钢架大棚440栋、储藏室3 栋、蔬菜交易中心1 处、物流中心1处及相应配套设施。年产蔬菜1400吨,实现收入385万元,吸纳劳动力200多人,带动合作社成员及项目区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