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是朱自清在他的散文《背影》中开篇写下的一段话。
读过朱自清的小说《背影》的读者都知道,他叙述的是1917年冬天的故事。这之前朱家的家境已开始走向“下坡路”,尽管如此,朱自清的父亲做了最大的努力,为他筹办了婚礼,并亲自送朱自清去北大读书。
就在这时,朱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始初是父亲朱小坡公安局长的职务解除了,之后是朱自清的71岁的奶奶病故。朱自清感受到了家中的凄凉,父亲变卖了家产又在扬州借了高利贷,昔日的巨大的古钟,多年的美丽胆瓶,令人无限遐想的碧绿如意还有那郑板桥的手迹……一个个先后进了当铺老板的手里,院中是满园的枯枝败叶,所有的一切变得如此萧条。朱自清办完了奶奶的丧事,要回到北大了,而父亲朱小坡也要为自己的生计匆匆前往南京谋职,在这种背景下,有了朱自清的《背影》。
文中描写了许多细节,而买橘子的细节却让我们难以忘怀。因为此时,朱父已经是负债累累,囊中羞涩了,那一堆美丽的橘子更显其极不寻常。父亲戴着的是黑布小帽,穿着的黑布马褂,深青布的棉袍衣着,形成的对比是:朱自清却随身带着的紫毛大衣,而大衣是父亲朱小坡托人定做了,并亲自为他铺在座位上,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朱小坡的爱子之心,父亲的一片亲情!
在1925年的10月,朱父寄来一封信,其中就是《背影》文中提到的那一封。信中说:“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读完这封信,已经泪如泉涌,这更激发了他创作冲动。当时的朱自清与父亲因为小说《笑的历程》赌气不相往来大约二年多了。
《笑的历程》中塑造了一个名叫“小招”的姑娘,她在没嫁人之前在父母身边,自由自在像只小鸟活泼可爱,性格格外开朗。嫁到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后,吃尽了千辛万苦,同时还要忍受着公婆那些无端的嫌弃。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主人公的苦闷、彷徨,这其中有朱自清妻子武仲谦的影子。朱父阅后觉得朱自清有些过了,家丑岂可外扬,于是大发雷霆。朱自清在血缘上多少也继承点父亲的个性,父子间便因此而发生冷战,不再说话。恰恰这时朱小坡主动给儿子朱自清写信,表示了父亲的宽宏大度,也意味着父亲不再计较此事原谅了他。这让意外的朱自清感到十分愧疚,同时也倍感对父亲的思念,正如《背影》中写的那样:“最近二年不见,他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这个儿子。”
是呵,时间可以让人忘却一切,却无法忘却父子间的深情。
正如他后来所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而那薄薄的影,却是记叙了8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之情,表现了父亲爱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抒发了自己在生活困难,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还有亲情之间的那种美好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