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蒙额
克蒙额,生卒年不详,袁姓,汉军正白旗,瑷珲城人。咸丰八年(1858)随淮军镇压太平军。因功升协领,加副都统衔。清军攻占天长后,朝廷赐其巴图鲁勇士称号。咸丰九年(1859)任营总,率百余名骑兵护军粮到定远(陕西镇巴)梁家岗,因功加记名副都统,后跟从袁甲三收临淮关,朝廷赏其头品顶戴。咸丰十年(1860)他会同江南清军攻占清江,后退守凤阳林家桥。1863年苗沛林率军起义,克蒙额率骑兵、宋庆率步兵在凤阳城打败苗沛林,克蒙额被提升为记名副都统。乔松年署理安徽巡抚时,克蒙额扼守要隘,防备捻军和苗沛林。克蒙额后任绥远将军,死于绥远,终年80余岁。
托克湍
托克湍,又称托克屯,字可齐,达斡尔族,多新氏,瑷珲人。同治三年(1864),以副都统衔协领随都兴阿镇压宁夏回民起义。清军攻占宝丰后,托克湍升任记名副都统。同治六年(1867)穆图善代都兴阿统军,任托克湍为包头总领台,护送军粮接济甘肃清军。同治九年(1870)托克湍在军中补齐齐哈尔副都统,第二年到任。光绪七年(1881)托克湍调任成都副都统,光绪十三年(1887)调回齐齐哈尔任副都统,光绪十五年(1889)升任乌里雅苏台将军。托克湍在任内因为勒索台站、诛杀无辜等被清廷撤职。光绪十九年(1893)托克湍去世,都统符珍为托克湍请求抚恤,不准。他死后葬于瑷珲城南树林子南端,立有两碑,“文革”中石碑被毁。
绰哈布
绰哈布(18521908年),字胜亭,张姓,瑷珲汉军镶红旗人。光绪五年(1879)嵩武军提督张曜调绰哈布随军进新疆。光绪十年(1884)绰哈布任齐齐哈尔火器营协领。同年,善庆在通州练兵,征召黑龙江兵,绰哈布率队前往。光绪十八年(1892)他升任福州副都统。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调任锦州副都统,后升任成都将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调任荆州将军,光绪三十年(1904)调任成都将军。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巴塘喇嘛煽动藏民杀死清政府驻藏大臣凤全,土司乘机叛清,绰哈布偕同提督马维骐、建昌道员赵尔丰督兵征讨,收复巴塘,叛乱被平定。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绰哈布卒于成都将军任所,终年56岁,清廷赐予其太子太保衔,谥武勤。
寿山
寿山将军(18601900年),袁姓,字眉峰,袁崇焕七世孙,富明阿长子,永山之兄,清时瑷珲汉军正白旗人。
富明阿死后,光绪九年(1883)寿山袭骑都尉世职,以三品衔补用郎中候选员外郎。光绪十年(1884),寿山调入正红旗都统善庆(寿山同乡)所辖的通州防营任理事官。寿山在通州防营待了几个月后又被调回神机营,而且得了一个新差,即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奏调其代理船务章京。任职期间,寿山曾随善庆陪同奕、李鸿章到旅顺口视察北洋水师。光绪十四年(1888),善庆病故,这一年寿山由神机营被调入颐和园工程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寿山“陈请赴前敌效力”,得清廷允准,在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部下任镇边军步兵统领。1895年3月初,辽南告急,寿山率70骑前往侦察,与日军交战于汤岗子。酣战间寿山“忽中飞弹,自右腹入左臂出”,“仍屹立不为动,战愈猛,敌即退,跨马三十里回营,衣裤淋漓,血厚盈指”。甲午战争后,寿山回家养伤,伤未痊愈,1897年便出任黑龙江镇边军统领,驻瑷珲。不久寿山奉旨调为河南知府,未及上任,黑龙江将军恩泽以边事、军事非寿山“无可依任”,上奏朝廷,1899年寿山改任瑷珲副都统。寿山在副都统任内修筑城垣、炮台、江堤,招募新兵、编练部队,赴上海购置军械,设立保甲、编练乡团,招垦放荒、安插流民,受到了光绪皇帝的召见和嘉奖。1900年1月末,恩泽逝世,寿山署理黑龙江将军。同年,中国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沙俄不仅在京津一带对义和团进行血腥屠杀,而且以保护铁路为名出兵我国东北。面临强敌,寿山调动部队,积极部署战守。7月8日,沙俄阿穆尔总督照会寿山:“海兰泡有俄兵数千,欲取道瑷珲、卜奎至哈尔滨保护中东铁路。”寿山当即严词驳回。7月11日,寿山又电令瑷珲副都统、北路翼长凤翔:“如俄船过境,宜迎头痛击,勿令下驶。”7月14日21日,沙俄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面对沙俄的侵略,寿山认为“我愈退,而人欲进,我愈畏而人欲欺”,决心率军抗战到底。7月18日,瑷珲清军在中路统领王良臣、炮队营官张震、左路统领富尼雅翰带领下主动出击江东,大败俄军。7月上旬,寿山曾约吉林将军长顺共同攻击哈尔滨的俄军,但长顺表面上赞同,暗中却拖延破坏。寿山所部于7月26日对盘踞在哈的俄军发动进攻,打得俄军龟缩在新市街松花江一带,固守不敢出战。
8月2日,俄军对黑河、瑷珲发起总攻,3日攻克黑河,5日占领了瑷珲。当清军退至北大岭时,寿山考虑到兴安岭隘口重要,欲将将军印交与齐齐哈尔副都统萨保,自己亲赴前线督战。萨保劝其北路虽紧要,东、西两路也不能不顾,而省城更是至关重要,倘有动摇,大局更不堪设想。商议再三,寿山改调行营营务处总理程德全前往前线督战。程于7月17日出城,18日即传来北大岭失守的消息。寿山令程德全兼程前进,一面收拢溃军,一面与俄商议停战。正值此时,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电告寿山停战议和,寿山饬令程德全与俄谈判。经与俄反复沟通,俄先允不攻城池、不伤人命、不掠财产、缓行赴省,继而撕毁前议,大兵压境,逼近省城。
寿山积极抗战非但没有受到清廷嘉奖,反而多次受到责难。瑷珲失陷后,寿山多次收到廷谕,责其“妄开边衅”。吉林将军长顺也趁火加油,以寿山约其会攻哈尔滨为口实,告其“不能知己知彼,一味鲁莽围攻”。盛京将军增祺也诬其“督战无力”。
寿山走投无路,感到战亦难、守亦难、退亦难,深责自己身为将军,“事前既不善弥缝,事起又不能固守,丧师失地,令江省糜烂如是,瑷珲予故土,坐令“江东六十四屯”遭此奇难,有何面目对黑龙江父老”。他誓守“军覆则死”之义,决心以身殉国。
9月27日夜,寿山思前想后,伏案疾书,写下留给程德全、萨保遗函各一件,写下给皇帝、皇太后的遗折一封。及至天明,在俄军攻城的隆隆炮声中,寿山从容穿好衣服,设香案,“望阙叩辞,伏地长号”,随后吞金卧入早已准备好的棺木之中,以求一死。吞金不能速死,他要求长子庆恩为其添枪。庆恩不忍下手,他又令家将开枪,家将无奈跪到棺木底下连开两枪,寿山遂死,终年41岁,葬于杜尔伯特自治县小林科。
寿山死后,昏庸的清廷责其擅开边衅,“部议夺职”。
1906年,黑龙江巡抚程德全上奏朝廷,力陈寿山将军战功,恳求朝廷免其罪,开复原官,照将军例议恤,予谥建祠,宣封史馆立传,但未获准。1908年程再次上奏才获准,免除对寿山将军的处分,按将军例议恤,附其父专祠,给骑都尉世职。1926年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当地政府在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建寿公祠。2003年,瑷珲卫国英雄园建成,园内设有寿山将军纪念堂,以纪念寿山将军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 摘自《瑷珲镇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