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初乍暖还寒时节,黑河的达紫香就会迎寒绽放,红粉盈坡,香满山谷。达紫香,因其不与俗花争短长,傲然独立,是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因此,被黑河人确定为市花。
黑河的达紫香,民国九年(1920年)的《瑷珲县志》这样记载:“有鞑紫香,先花后叶,冲寒吐芳,产石山,状似桂,有异香,满人重之。”用达紫香叶研成粉末制作的香叫年期香,是旧时满族人祭祀用的圣物,东北其他地方史志对达紫香也有记载,《呼兰府志》记载:“先花后叶,冲寒吐芳,产石山,状似桂,有异香。”《巴彦县志》记载:“鞑紫香,寒地花迟,清明前,唯此先放,香气袭人,花落生叶,树如桂,产石山。”
清初以来,大批流人来到黑龙江省的卜奎、墨尔根、瑷珲等地,在漫长的寒冬过后,他们从卖柴的达斡尔樵夫手中得到几枝达紫香干枝,将其插在注水的花瓶中,静待花开放。达紫香的盛开,不但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更给灰暗的流放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于是,流人中的文人写下吟咏达紫香的诗句,最早写诗赞美达紫香的清初流人方登峄,他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流放黑龙江,在其《葆素斋集》中的《仲孙持花作瓶供》写道:“野花绽绽媚颜色,娇孙乞向樵车得。几枝珍重护残红,倒掩斜阳衣袖侧。入门笑语欢容掬,持供萧斋慰幽独。沙寒四月不知春,忘却郊原芳草绿。瓷罂注水笔床西,悠然生意含茅屋。塞花边草不问名,偏翻几上游风馥。且养浮生草木年,孩提心智衰残目。”方登峄在《如是斋集》中还有《观承向樵车乞得杏花一枝作瓶供》诗,诗云:“春尽冰天不见花,偶逢门外过樵车。几枝红杏柴边插,一片夕阳牛背斜。茅屋艳分闲处得,蒲团香坐静中赊。娇孙娱老添诗思,待蝶期莺亦并夸。”诗题中的仲孙即是方登峄之孙方观承,方观承是《龙沙纪略》作者方式济的次子,也是一位诗人。方登峄将达紫香称为杏花,正是这几枝野花,让贫寒简陋的茅屋春意融融,让流人屈辱的身心得到慰藉。
诗人方观承在《东阁剩稿》诗集中有《卜魁竹枝词二十四首》,也将达紫香称为杏花,诗云:“野杏丛条杂乱荄,樵车寒折一枝来。居人五月矜红艳,不信江南二月开。”并后记“去城三十里,有杏丛生,细如指,无成树者”。方氏一门虽然流放黑龙江,但祖孙诗情不减,从这些描写达紫香的诗句中,可以看到他们心态的平和、才情的高雅和对生活的热爱。
民国初年到黑龙江的报人魏毓兰在《卜魁竹枝词》中有诗云:“鞑紫香浮二月初,红梅小影试新梳。妆成一笑围炉坐,偷写簪花背格书。”描写春初时节,闺阁女子围着火炉谈笑风生,将达紫香花闲插鬓旁,在淡淡花香里临镜试新梳、偷写背格书的场景,可谓惟妙惟肖。同时,他又说黑龙江四季无春,所以达紫香的开放实在难得。
黑龙江的迎春花除了达紫香,还有山杏、山丁子花等等,不过这些都晚于达紫香开放,但也是诗人吟咏的对象。总之,黑龙江的诗人无论身处何等境遇,他们笔下的迎春花都是充满了春意和希望。
冰消雪化,又是一年春来到,达紫香将以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继续傲然绽放,送走寒冬迎来温暖的春天。人们在观赏达紫香,赞美达紫香为报春使者的同时,往往感叹“几枝红杏柴边插,一片夕阳牛背斜”的情境已远去,但读到古人“鞑紫香浮二月初,红梅小影试新梳”的温婉诗句,则又会诗情高涨,春意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