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这个时节,解放军老战士陈永芳都要到黑龙江边缅怀那些曾经一起保家卫国共同战斗过的老战友。
陈永芳今年81周岁了,去年11月份的一场大病让他消瘦了20多斤,但眼睛依然炯炯有神。今年他养了盆木菊花,并精心照料以寄哀思。
“当年沿海炮兵阵地上有许多战友牺牲了,至今我还记得1958年9月11日厦门城被炮击时,跟在我身后,紧紧拽着我衣服的那名新兵小战士的神情,他如果健在的话也已是80来岁老人了。”陈永芳坐在窗前,静静回忆着当年与战友们一起度过的峥嵘岁月。
陈永芳,1955年在黑龙江肇源入伍。曾是4575部队103师高炮团外线话务兵,亲历金门炮击,劫后余生。
103师当时被称为“中国防空第一师”,是非常有名的部队。1958年9月11日,是陈永芳终生难忘的日子,当天蒋军炮击厦门,整个厦门城都在炮击范围之内。103师指挥部更是重点的炮击对象,外线话务班主要保障“上空台”(与上级首长联系的线路)、“56台”、“师部线路”的路线通畅。炮击时,所有线路都不通了。外线话务班全部派出查线。
当时,漫天飞炮弹。陈永芳回忆说,当时只想着“完成任务”,害怕的事没去想。陈永芳知道台湾炮击是无差别炮击,打过的地方当天被再次击中的几率很低。他带着小战士,从一个炮坑跳到另一个炮坑查线,时常有炮弹在不远处爆炸。很快,接线的线就用完了,线路还没有接通。陈永芳看到不远处,其他部队的外线员手中还有线,就去借些并打了欠条。后来听说那位战友在之后的战斗中牺牲了。
“驻防福建厦门半岛时的战友分别来自四川、广东、河南、黑龙江,四川籍战友较多。很想念他们,1959年复员后大家各自回到家乡,渐渐就失去了联系。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肇东毛纺厂工作的战友李义辗转找到了我,同在肇东的战友宋显明也联系上我们。那段与战友通信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很美好。我们是中国第一批义务兵,我比他们年轻些。也许是工作调转或是其他原因。几年后,我没再收到战友们的来信,发出的信也被退了回来。”陈永芳的表情有些失落,侧过脸去擦了下眼睛。
默默地望着窗外,老人不再说话了。

陈永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