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已经91岁了,我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那些用身躯挡住子弹,掩护我安全撤离的战友们活着,我的命是他们给的。我要用这双眼睛看着祖国越来越富强,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王鸣岐说。
耄耋老人王鸣岐,出生于1925年,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120师359旅某团侦察连连长、骑兵连连长。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立过许多战功,军功章有二三十枚,在战争中他无数次死里逃生。
老人已逾九旬,表述有些障碍,在其女儿的帮助下,记者拼接着老人记忆的碎片。一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慢慢呈现在我们面前。
1948年,王鸣岐在河北老家青龙县入伍,参与了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见证了1948年12月和平解放北平。
因作战英勇,1949年8月,已经成为骑兵连连长的王鸣岐,参加了被称为“解放大西北最激烈的一次决战”——兰州战役。王鸣岐所在部队潜伏在城外的土豆地里8天8夜,没水没粮,有的战士因缺水,渴死了、晒死了。
年轻时的王鸣岐打起仗来很机灵,任侦察连连长时,每派出一个侦察兵后,都会立即更换潜伏地点。他的部下很拥护他,在某次侦察任务中,侦察小组被围困在一个废弃的碉堡中,战友们为保护情报,用身躯挡住了敌人的子弹,掩护王鸣岐一个人突围。突围时,王鸣岐右手食指被敌人的刺刀几乎连根割断,医治后还是落下终生残疾,再也不能用枪了。他转到后方,在康复医院工作。
1951年冬天,王鸣岐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战争打得很惨烈,有多少人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又有多少人埋骨他乡?”王鸣岐喃喃地说,然后就陷入了沉默,转而泣不成声。
在老人家中,记者看到了王鸣岐的军功章。王鸣岐最珍爱的是1950年,西北军颁发的“人民功臣”纪念章;还有1950年,华北解放纪念章;1953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章;1954年2月17日,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章等;还有大部分军功章老人赠与孙子留存,让孙子铭记历史。
“国家了不起啊,发展得很快,我活到现在,高兴啊!我要健康地活着,替牺牲的战友们看着祖国的强大。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要为中国共产党点赞,为幸福的中国人民点赞。”王鸣岐老人说。

王鸣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