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70年代初,黑河的体育爱好者们只要提起长跑好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原爱辉县张地营子公社大新屯大队插队落户的黑河知青丁路。1971年春,正上小学的我,听老师说要召开公社田径运动会,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爱辉县田径运动会。
我心血来潮,跟体育老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练了近一个月,就代表学校参加了这届公社田径运动会。
“六一”儿童节这天,公社运动会召开了。我参加了200米跑等三个项目的比赛,因训练不刻苦,在两天的比赛中没有为学校拿一分。
最引人注目的是青年组男子1500米等三个长跑项目的第一名,均被大新屯大队的黑河下乡知青丁路囊括。比赛时,他能把第二名落得远远的,成了轰动全公社的新闻,也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同年7月,丁路代表张地营子公社参加了爱辉县田径运动会,获得了青年组3000米、5000米、10000米三个项目的第一名,并打破这三个项目的爱辉县田径纪录。
这年8月,他又代表黑河地区参加了黑龙江省田径运动会,在10000米的比赛中,他因裁判误裁,提前一圈冲刺而消耗了大量体力,痛失唾手可得的银牌,遗憾地只获第五名。
丁路是个多才多艺的人,能写一手好文章,他不仅跑得快,游泳也是好手,还擅长各种乐器。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为生产队捞大木,并把村里唯一的一条漏水的船拉上岸。
在大新屯大队插队落户的五年,夏天早3点起床,冬天4点起床进行长跑训练,生产队收工他还跑步回村。
由于丁路在下乡时的突出表现,在生产队的社员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全村屯乡亲们就把他推荐上了大学。
上大学时,丁路又三次在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会、哈尔滨市第九届田径运动会和哈尔滨市环城赛上荣获第一名。10000米达到当时的全国第六名水平,为黑河地区赢得了诸多的荣誉。
受丁路的影响,长跑成了我今生的爱好,他在运动场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超人的意志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我长跑的启蒙老师。
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在生产队当社员,以及五年的从军岁月,直到后来参加工作,我都持之以恒地坚持长跑这一爱好。
在部队时,我曾三次参加内蒙古赤峰市的长跑比赛,并获得第一名,3000米长跑打破赤峰市纪录;3次代表赤峰守备区参加沈阳军区长跑比赛,最好名次是5公里山地越野第七名;我参加的从连队到守备区的考核、比赛,10公里全副武装越野等项目,每次都荣获第一名。
1985年10月,我复员回到家乡,在接下来几年的原黑河市(现爱辉区)田径运动会上,多次获得3000米等项目及黑河市环城赛第一名。
从1985年5月到1988年6月,我曾七次登上黑龙江省及“连环杯”国际马拉松比赛的领奖台。1500米等4个中长跑比赛项目达到国家二级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长跑给我带来欢乐和自信,让我拥有永不服输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丁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自控专业毕业后,当过电器技师、电业局秘书、哈工大教师等。35岁时到日本留学。
他把自己当知青时的日记和难忘的往事,改编成中篇小说《黑龙江边的跑子》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时光飞逝,转眼40多年过去了,他还保持着在国内多年养成的锻炼习惯。

1971年8月,黑河地区参加黑龙江省田径运动会的部分选手在省防洪纪念塔前合影,后排(左三)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