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新实施扶贫开发的23个村、1.6万贫困人口两年内脱贫,孙吴县创新扶贫举措,聚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精准发力,今年重点实施10项扶贫解困行动,推动扶贫开发由救济“输血型”向创业“造血型”转变,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向阳区域联动扶贫。今明两年,集中整合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全面启动正阳山乡向阳区域7个村屯的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打造向阳、岩峰两个中心村,引导群众向中心村集聚,形成人口和产业集聚效应。组建现代农机、大麻、肉牛羊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汉麻加工厂,引导农民实施产业升级和规模集约经营。
创造就业岗位扶贫。在贫困村大力扶持发展玉米、水稻、牧草、汉麻等市场比较优势大、吸纳就业人员多的种植基地,接续利用作物秸秆资源发展肉牛羊产业,促进农牧产品多次转化增值,并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充分发挥贫困村土地、生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把贫困户、扶贫资金与项目主体、集体经济有机结合,实现“优势项目做强、特色产业做大、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目标。
调整产业结构扶贫。安排驻村工作队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订帮扶计划,找准致富产业和路径,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推进扶贫开发。在西部山区乡镇贫困村,重点发展甜玉米、小麦、牧草产业,联动发展畜牧舍饲产业,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在平原乡镇贫困村,重点发展旅游观光、棚室蔬菜、旱改水、粮食仓储物流、互联网+农业新型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完善基础设施扶贫。2016年—2017年,每年集中整合各类资金4000余万元,集中推进23个贫困村扶贫开发。加大水田开发、农田基本建设、大型农业机械、畜牧业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加快正在实施的贫困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提高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水平。
能人领办扶贫。通过政策扶持、教育培训、服务引导等多种手段,将有基础、有潜力的农户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并充分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组织,把广大农民有效组织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共同富裕。
整合行业项目扶贫。统一规划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捆绑使用”原则,集中向贫困村倾斜,着力改善交通条件、加强水利建设、推广农业技术、改造农村危房,推进脱贫攻坚。
社会力量帮助扶贫。建立处级领导包片、县级单位定点包村的工作机制。支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支持森警和武警部队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实现军地优势互补。引导爱心人士、个私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采取与贫困村共同开发资源、扶持产业、对口帮扶农户等形式,帮助贫困村发展增收项目,实现脱贫解困。
政策兜底扶助扶贫。组织民政、卫生、教育、财政等部门,采取低保救助、医疗补贴、教育补助、贷款贴息、特殊救助等多种形式,帮扶弱势贫困群体通过自身努力,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教育扶贫。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农村学生就近上学。对上高职贫困学生,给予3000元助学补贴。对贫困学生交通费,给予适当补贴。实施好“雨露计划”,抓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助学活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争取产业发展资金,发展实体经济,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脱贫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产品产出效益。探索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稳定增收。积极扶持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整村吸纳贫困户以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和带地入社等形式参与合作经营,获得更多的产业收益,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