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偶遇几位老农在“谈吃”的问题。只听一老农说:“现在吃啥没有‘过去’香”。其他中老年人你一言我一语,都说有同感。他们从粮食、蔬菜、肉类、水果进行了今昔对比,纷纷道出了“没有过去香”的原因和感受。笔者听后,觉得他们说的不无道理。事后归纳了一下,其“不香”之因有三:
一是与现在劳动量、运动量少有关。过去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强度大,消耗的体力也大。这使那时的人饭量大,看上去吃嘛嘛香。自从土地承包到户后,随着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过去趟地用牛马,现在用农机;过去除草用锄头,现在用灭草剂;过去多数农活靠畜力和手工,现在多数靠农业机械……这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劳动效率,是过去无可比拟的;过去农民全年很少闲着,现在半年活儿也干不上。漫长的农闲,让农民减轻了体力劳动、减少了运动和饭量,于是便有了“吃啥不觉香”之感。
二是与种地使用化肥、农药和灭草剂有关。人们都知道,种地连年、完全使用这些东西,就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现在人们种地多数年年、完全使用这些东西。难怪人们口头好说:现在的耕地产出的农产品,没有过去的好吃,不是味不纯、不美,就是有一种营养被冲淡的感觉。残留在农作物上的农药,对人体不仅有害,还影响粮、菜、果的品味。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三是与人们加工食品使用添加剂或掺杂使假有关。加工食品使用添加剂或为了多盈利而昧着良心掺杂使假,会使粮食、果菜等的营养、原味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乃至危害健康。往往是看上去很好,却食之味道、品质不佳,这必然会使人产生“不香”之感。
要解决“吃啥不觉香”的问题,一要利用农闲期多找点活干,适当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这对身体有益、对生活有意义、对吃有滋味。二要从增收节支、保护土壤的角度,尽可能地变以往种地施化肥为多积多施农家肥,变药剂灭草为机械、锄头除草,虽然多出点力、多干点活,却能降低生产投入、提高粮食品质和利于农业生态绿色发展。三要从让人们吃上放心、可口、营养价值高的农产品的心里,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容易给耕地、人畜带来危害的肥料和农药。在追求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更要追求其产出的品质。切实扭转以往那种图省事省力而不惜生产投入、不顾产品品质的不当做法。加工食品的个人或厂家,更要依法加工——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还要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负责。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食品加工业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确保让人们吃上放心、原汁原味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