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城东长约10华里的黑龙江江面被称为“十里长江”,向来有“十里长江”出10位将军的传说。但人们根据风水先生的建议修镇江塔时,突然从地基中飞出一只蝴蝶,于是瑷珲就少出了一位将军。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却长期流传下来。
从瑷珲走出的几位将军分别是:黑龙江将军布尔沙,伊犁、成都等处将军德英(宁)阿,西安将军德兴阿,荆州、江宁将军富明阿,绥远、江宁、杭州等处将军善庆,荆州形成都将军绰哈布,绥远将军克蒙额,乌里雅苏台将军托克湍和署黑龙江将军寿山。
这些将军除布尔沙、富明阿、寿山外,多是在镇压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中起家的,但是作为历史人物,在瑷珲也曾留下踪迹。
布尔沙
布尔沙,生卒不详,又称卜尔沙、博尔沙,满族莫尔哲勒氏(汉姓为孟)瑷珲城人。雍政八年(1730),他作为协领随清军征伐噶尔丹叛乱,因军功被推荐为副都统人选。雍政十年(1732)清军在平叛中取得厄尔得尼招大捷,消灭叛军一万多人。清廷下令询问胜利经过,并让保举副都统人选。定边大将军锡保推举布尔沙。雍政十一年(1733),布尔沙在军中被任命为齐齐哈尔副都统。雍政十二年(1734),噶尔丹在清军的沉重打击下,无力再战,向清廷求和,雍政皇帝命令布尔沙统帅黑龙江兵扼守托布尔等地,防备噶尔丹的势力。乾隆十年(1745),他升任黑龙江将军
德英阿
德英(宁)阿,生年不详,卒于道光九年(1829),满族赫业氏(汉姓赵),隶属瑷珲镶蓝旗,世袭佐领。嘉庆元年(1796),德英阿随清军镇压川陕白莲教起义,被清廷赏戴花翎,赐“巴图鲁勇士”称号。嘉庆十五年(1810)他升任阿勒楚咯副都统,后被调任吉林、宁古塔副都统。嘉庆十八年(1813)河南爆发李文成起义,义军很快攻占了滑县县城,据守司寨山。德英阿奉命和副都统巴尔衮、总兵杨芳前往镇压,因功被加封都统衔,并被授予云骑尉世职。嘉庆十九年(1814)他出任宁夏将军,后署四川总督,不久又回任成都将军。道光元年(1821)德英阿改任乌鲁木齐都统,第二年任绥远将军,道光四年(1824)再任成都将军,道光五年(1825)任乌里雅苏台将军。1826年新疆准噶尔发生叛乱,他随军征战,任伊犁参赞大臣,1827年升任伊犁将军。道光九年(1829)三月,德英阿兼正白旗蒙古都统,五月卒于任内。清廷赐予其太子太保头衔,赏治丧银2000两,将其葬于原籍瑷珲。他身后无子,由其侄伊昌袭世职。
德兴阿
德兴阿,生年不详,卒于同治六年(1867),满族乔佳氏,瑷珲正黄旗人。道光末年,他由驻京前锋授蓝翎侍卫、乾清门行走,迁头等侍卫。他擅长骑马射箭,很受咸丰帝的赏识,被赐黄马褂。
咸丰二年(1852),清政府令德兴阿率领黑龙江骑兵跟随琦善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翌年(1853),他任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咸丰四年(1854),他率兵击败三汊河太平军,晋升为御前侍卫。咸丰六年(1856)二月,他接替江宁将军富明阿为钦差大臣,加都统衔,不久,迁正白旗蒙古都统。咸丰七年(1857),德兴阿攻占瓜州,清政府下令予以嘉奖,赐给他双眼花翎骑都尉世职。咸丰八年(1858)二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攻破清军江北大营,德兴阿节节败退,总兵罗玉斌战死,翼长温绍原投江自尽。何春、何桂清、胜保联名弹劾德兴阿,他遂被撤职。咸丰九年(1859)二月,德兴阿被召回京,翌年被赏六品顶戴,交由曾格林沁差遣。咸丰十一年(1861),德兴阿以三品顶戴隶属密云副都统。同治元年(1862),他任西安右翼副都统,同治二年(1863)十月,署西安将军。同治五年(1866)五月,他调任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帮办新疆北路军务。同治六年(1867),德兴阿因母亲去世回旗奔丧,清政府赏治丧银五百两。不久,他改署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帮办军务,五月卒于军中,谥威格。
摘自《瑷珲镇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