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国内要闻 正文
绿色发展见证中国行动力
http://heihe.dbw.cn   2016-03-14 09:21:48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在生态建设领域的投入不是一时选择,而是自身发展哲学的升华

  连日来,中国两会会场的生态议题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就今后五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所作顶层设计,更是各方报道的热点。

  梳理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察分析,两大视角十分突出。一是关注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决心”。例如,拉美社对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性报道指出,中国政府现在更重视环保问题,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巴西经济学家罗尼·林斯更是对媒体强调,“中国是全球治理环境污染最积极的国家之一”。

  另一种视角则聚焦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具体实践。3月11日的记者会聚焦生态环境保护议题,彭博社、《纽约时报》、路透社等国际媒体纷纷就“土十条”、煤炭消费控制、环境保护税等具体政策议题发问。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政策性“投入”与“产出”双双加速,向来触觉灵敏的外媒对此自然也不会“失灵”。德国《柏林日报》日前点评称,环保依旧是中国两会的焦点,北京现在已显得更为稳健。

  从全球视角来看,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目前的进步,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少有的。三年多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为,很大程度上以决策者和民众、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支撑。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系列论述,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辩证回答了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表明中国决策者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达到新的高度。如今,绿色发展成为引领中国下一步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世界由此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在生态建设领域的投入不是一时选择,而是自身发展哲学的升华。

  广泛共识正在带来真正社会变革。环境问题从来就是一个发展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谋求环境和经济平衡发展已经深入人心。近年来,中国两会关于生态议题的议案提案都占据相当比例,正是社会心理变化的最好例证。无论在哪个国家,社会共识都是极其珍贵的政治资源,力量的汇聚、行动的协同,都有赖于共识的形成。正是因为有了广泛的社会共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才呈现出了跨越性发展的势头。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单纯依靠市场的“自然摸索”,而是国家政治体制行动能力的展示。人们看到,“土十条”在编制过程中,两年多时间修改50多稿,3次征求地方意见,5次征求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决策程序如此严谨务实,正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今天的世界,能否决策、决策是否科学有效,已经成为考验各国体制竞争力的一条重要标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为人民存在广泛的需求,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继续快步走在路上。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