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爱辉区瑷珲镇外三道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强,村里老少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有远见、有办法、处事公道的好当家人”。王志强经常说:“我生在这个村里、长在这个村里,从没想过要离开这块土地,只要群众有要求,咱就得尽力办好;只要党有号召,咱就得响应。”
知青精神 建起特色新农村
1969年,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外三道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有了全市第一台东风收割机、第一辆解放汽车……十年的时间里,知青陆续回城了,外三道沟村的面貌也停留在那个知青年代。
“当年的知青行,今天的我们也一定行。”正是这股子知青般的劲头才成就了今天的外三道沟村。2012年新农村建设浪潮涌起,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志强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带领党员、村民一同修边沟、搞绿化、建广场、找项目、集基金、联系知青……2007年村里铺成了全区第一条村内水泥路——知青路;2010年,全村全部完成房屋立面改造、街道亮化及边沟硬化;2013年修建了具有知青文化元素的意向性大门,对知青路两侧空白墙面和栅栏装饰绘制知青生活漫画和乡村剪纸,并聘请上海大学美术教授为外三道沟村设计LOGO;2014年建成了全市首个村民自筹资金建设的村史馆,发展了20家知青旅馆,推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外三道沟村被上海知青协会誉为“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以知青体验游为依托,2015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2182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1万元。
锲而不舍 带领群众奔小康
在王志强家的墙角处有一个小箱,里面装满了各种证书: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河市“双创双争”学用标兵称号、爱辉区优秀共产党员……在别人眼里是一本本的荣誉,而在他眼里是一份份责任。
“让老百姓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王志强始终这样讲。他找准了玉米、果蔬种植的新思路,带领村民尝试走出一条“兴产业、调结构、促发展”的新路子。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村高产玉米种植面积达6750亩,优质大豆3750亩,蔬菜瓜果285亩,真正实现了促农增收。为克服小规模种植的弊端,加快大规模机械化推进,村里成立了勇胜现代农机合作社,并成功升级为省级示范社,流转土地2.25万亩,2014年实现经济总收入2352万元。2015年8月,瑷珲镇“互联网+”平台(淘宝网—黑河馆—瑷珲店)在外三道沟村落户,通过线上操作和线下经营的方式寻找到了致富发展的新途径。
黑龙撒金 舞出农村新风尚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王志强带领班子,筹集资金8000多元,购买图书1200余册,办起了农家书屋,协调文体部门配备了大鼓、唢呐、锣等乐器,组建了农民业余文艺队、舞龙队和50多人的知青精神秧歌队,办起了外三道沟村“春晚”。同时,他组织开展了“星级文明户”、“新农村建设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村内红白理事会、义务巡逻队等群众自治组织不断健全。
如今,外三道沟村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全新面貌,村民精神面貌日新月异,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