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全市各地 正文
让乡亲竖大拇指的好村官——记克林镇台山村村委会主任牛树国
http://heihe.dbw.cn   2016-02-19 09:29:18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这里是中国东北火山石海里生产大豆“第一村”;这里有一位甘愿奉献为了百姓致富的好带头人;他艰苦创业踏实无私让台山村的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原生态、自然、仙境、避暑、垂钓、度假“第一村”。

  “我是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村里有事我要管,别人有难我要帮,危难时刻我要上。”十年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村民把村里的路改造了,自来水改建了,村部新建了,合作社成立了。现在,村里面貌变了,民风顺了,民心稳了,看到村里一天天的变化,村民们无不由衷的赞叹。他就是克林镇台山村村委会主任牛树国。

  火山石海里产粮第一村

  台山村位于逊克县克林镇大寿山火山台地上,海拔346米。1978年建村,全村125户,人口436人。在火山石海里,开垦耕地4680公顷,人均拥有耕地171.7亩。全村一无支柱产业,二无特色优势,三交通闭塞,是一个典型的穷村、落后村。

  2005年3月,牛树国当选为村委会主任,面对困境,他没有退缩,而是迅速摸清基本情况,了解村民所思所想,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变村容村貌的大会战。

  2006年7月,酷暑难当,为了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他和村班子成员每天一早就挨家挨户做工作,研究土地占用,青苗补偿、资金筹集等一系列问题。不到3个月时间,一条长5公里的砂石公路展现在村民面前。82岁的村民徐景云拉着牛树国的手激动地说:“伢呀,你带着大伙儿修的这条路,圆了全体村民多年的梦哩。”接着,他又向政府争取项目资金,2009年修建了一条2.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

  建村时,一口辘轳老井,陪这里的老百姓生活了整整30年。为了改善村里的水利基础设施,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2007年,村里决定为群众打小水井,7月初,他请来水利专家选址,勘察,在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下,他说干就干,投入机械,投入劳力,齐心谐力,仅两个月时间就解决了百姓多年吃水难的问题。

  一项惠民之举“村村通”工程,让台山村的老百姓2013年春节看上了“春晚”。为了这,牛树国与县文广局的工程人员克服零下38摄氏度严寒,用了整整20多天的时间为村里安装了卫星电视,每家每户都有他的身影,腊月廿八才回家。这份情谊老百姓都记着呢。农民高虎说:“国家为我们免费安装,让我们长上‘千里眼’,老百姓高兴啊。别看我们离县城远,信息一样灵,可以看50多个频道,村民都亲切地把‘村村通’工程称为‘连心工程’、‘民心工程’。”

  看到一件件实事相继完成,村民们打心里佩服牛树国。十年来,全村修建20公里农田路;协调县移动公司建立基站,为村民解决通信问题;绿化荒山、植树造林100多亩;发展养殖小区13户。

  台山村的粮食发展曲折。早在1978年成立拓荒小组,种植品种单一。由于气温低,农业税重,没有地补,农机具落后,特别是气候寒冷、早霜,经常造成整体欠收或绝产,迫使农田被大量弃耕撂荒。2006年,国家免除了农业税,还给农民地补和大型农机具补贴,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牛树国就是复耕的代表,为了树立威信,他忍辱负重,从台山村党员干部开始,逐个走访谈心,引导大家同心协力,带领台山村走出土地发展低谷。协调信用社,为村民贷款购买大型农机具,使村里撂荒多年的土地全部复耕。2012年,该村每公顷大豆产量3600斤,总产1690万斤。近几年,在牛树国的带领下,村里的粮食产量、村民生活进入迅速增长期,成为中国北方名副其实的火山石海里产粮“第一村”。

  充满爱的小山村

  十年来,牛树国始终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和贴心亲人,一年中有350天在村里,无论是何种情况,他都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扎根于群众,奉献于群众。

  2010年12月,寒气袭人,特困户刘桂芝的儿子韩志权重病发作,晚上12点多给他打电话,请示怎么办,他丝毫没有怠慢,立即从热乎乎的被窝里钻出来,迅速叫了一辆出租车,亲自陪同其家属到离村30多公里的镇中心医院抢救,经过两个多小时诊治病人终于脱险。看到其母亲脸上露出了微笑,他才松了一口气,病人的母亲十分感激地说:“牛村长为咱百姓没少操心,我们感谢他呀!”

  王丹和许凤娇是村里最有出息的学生。2006年高考分别以603分和596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高等学府。但是,由于家庭贫困,昂贵的大学费用使这两家人深陷困境。紧要关头,牛树国发动村民带头捐款,为这两名贫困学生先后捐款3万元,使王丹和许凤娇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爱就有生命的延续。2014年10月21日,克林镇台山村低保户王权家迎来了牛树国和一群特殊的客人,一份份爱心和温暖,让王权的爱人张海霞死里逃生。9月13日,张海霞突然发病,半身瘫痪,在伊春市中心医院治疗半个多月确诊为脑出血,没钱医治,生命垂危。此刻,在小小的台山村已经形成了一片“爱的海洋”,村民们在牛树国和村干部的带动下,捐款两万多元,牛树国个人捐款2000元,彰显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爱无疆,真情永在”的善举。

  2013年11月,台山村连续两次遭受泥石流冲击,16户居民受灾严重。村里孤寡老人,贫困户的日子怎么样?一想到这些,牛树国心中一阵酸楚,一大早,他和村委会一班人员兵分两路顶着凛冽的寒风,分别给4户孤寡老人、贫困户每家送去慰问金。他协调县民政局、住建局等部门,拨付救灾资金40万元,县电业局无偿提供20万元用于建设变压器、架设输电线路,镇政府划拨适宜建房地块6公顷,2014年11月5日,受灾户马国义一家祖孙3代幸福地生活在面积96平方米的两栋保温房中,马国义71岁的母亲陶桂荣动情地说:“在台山村生活了14年,年年受水气,就怕下大雨,如今住进了新房子,真是感谢党啊!”

  给百姓一座挖不完的“金山”

  牛树国清醒地认识到,台山村是一个东北寒带原生态自然仙境避暑、垂钓、度假村,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给百姓一座挖不完的“金山”。

  牛树国通过外出考察和聘请专家论证,确立了“生态立村、多业并举,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始了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2009年,投资200多万元,创办了维峰大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树山黑木耳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仅黑木耳一项每年就为农民增收30多万元。同时,他借助中国火山石海大豆“第一村”的品牌,加快旅游业发展。聘请旅游专家和包村领导对原生态村落、达子香原始花园、台香泉、大平台雾凇景区、库尔滨河自然风光、火山石堆、渔猎活动等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力争把旧村改造成黄金开发基地、原生态民俗旅游胜地,使旅游业成为台山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年来,他一直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办公室里挂着一款条幅:重责、慎权、忘我、为民。这是他的座右铭。村两委班子先后制定了财务、党建、安全防火、治安保卫、计划生育等10个科目100余条规章制度,无论哪项制度,他都带头遵守。

  牛树国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办了数不清的好事实事,却对自己要求苛刻。他有两个“约法三章”,一个是给自己的:不吃请,不收礼,不贪污;另一个是给家人的:工作上只能支持,不得拆台;经济上只能吃亏,不得沾光;行动上只能带头,不得落后。“约法三章”赢得了父老乡亲的赞誉。

  多年的栉风冰雨,日夜操劳,使他比同龄人显得更加苍老,但他始终用行动和付出证明了:只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真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牛树国(左)在工地检查

 
作者:魏华冰 于淑鸿 来源:黑河晚刊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