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3日上午,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上班的时间刚到,北安火车站的站台上就聚集了很多人,他们大都是当时县政府的领导和公安干警、武警战士等,还有刚刚北迁到北安的626厂、也就是后来的国营北安庆华厂时任党委书记李志坚、厂长孙云龙等领导。大家那种期待的眼神、喜悦的心情和翘首期盼的目光,让很多人心生猜测……
大约10时许,一列绿色专列缓缓驶进了站台。专列停稳,一位身材魁梧、面带笑容的老人在许多人的陪同下走出了车厢。一时间,站台上的人们沸腾了,大家一边涌向这位老人,一边高声问候——总司令好!总司令辛苦了!!!
原来,从专列上走下来的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朱德总司令。他在中央部委领导和当时东北兵工局、黑龙江省领导的陪同下,专程来北安庆华厂视察工作、慰问厂里的干部职工。只见他身着灰色制服,脚穿青面布鞋,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象征性地拄着不离手的拐杖,面带微笑地迎着大家走来。庆华厂党委书记李志坚疾步上前,紧紧握住朱总司令的手,激动地说:“我们代表全厂干部职工热烈欢迎总司令到我厂视察!”朱总司令频频点头,亲切地说:“大家辛苦了”,并高兴地向迎接他的人们挥手致意。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也许要问,朱总司令当时为什么会来到小小的北安,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庆华工具厂视察呢?这还得从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说起。
当年,朝鲜战争爆发不久,美朝战火就燃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党中央、毛主席果断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我赴朝前线的志愿军战士急需补充适合朝鲜战场上使用的武器装备。当时,国家兵工局颁布命令——要求北安庆华工具厂马上试制生产性能强、威力大,并且有利于近战和夜战的50式7.62mm冲锋枪。刚刚北迁到北安的庆华厂接到任务后,在机器设备短缺、图纸资料不完整、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精诚团结,万众一心,积极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前线,大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用刀削,也要把冲锋枪生产出来!
从1950年12月到1951年6月,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第一批2628支凝聚着全厂干部职工心血和汗水的50式7.62毫米冲锋枪,连夜秘密装上了开往朝鲜前线的军列,在抗美援朝最为关键的时刻,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从那时起,一举结束了我国武器装备跨代落后的局面,使工厂成为兵器工业行业中率先走向制式化开端的典范。随后,工厂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共生产出36万支50式7.62冲锋枪,全部送往朝鲜、珍宝岛等战场,成为我军陆军装备的主力武器。
回头咱们再说敬爱的朱总司令。老人家与大家一番亲切的寒暄后,没有听从在场的县领导让他先去旅社休息的建议,大手一挥说:“不啦不啦,我还是先去工厂看看吧!”就这样,朱德总司令直接前往庆华工具厂。
而此时此刻,早就知道朱总司令要来庆华厂的干部和工人们个个兴奋不已,他们奔走相告,很多刚下夜班的工人得知这一消息,都没有离厂,在岗位上的找来脸盆,洗一洗手上的油污和脸上的汗水,一些干部职工还特意穿上了新洗过的工作服……大家都期待着总司令的到来。
当朱总司令在中央和省地县各级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走进工厂时,大家沸腾了,齐声欢呼“总司令好!”朱德总司令高兴地一边挥着手,一边大声说:“大家好!大家辛苦了!”总司令每到一处,都走上机台,察看工序,询问产品性能和产量。面对围前围后的工人们,他声音洪亮地说:“工人师傅辛苦了!你们生产出来的冲锋枪,在朝鲜战场上重创了敌人,是名扬战场的好枪啊!你们为抗美援朝做出了极大贡献,党中央、毛主席派我来看望大家!希望你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枪来!”未等朱老总的话音落下,车间里便欢声雷动,掌声经久不息,在场的干部职工万分感动,热泪盈眶,激动人心的场面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朱老总来到生产枪管的第四车间,兴致勃勃地观看工人们装配着冲锋枪,并一直在一排刚刚校验过的冲锋枪前驻足。他不时摸摸枪管、枪托,看看标尺、准星,语重心长地说:“前线非常需要你们生产的枪啊!希望你们克服困难,产量再高一点,质量再好一点,还有抓紧研发新产品,保证战争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书记李志坚、厂长孙云龙认真聆听总司令的嘱托,坚定地表示——一定不辜负总司令的殷切希望,把生产搞好,把质量搞上去,把新产品研发好,把工厂建设好!当得知工厂采用国产钢材代替进口钢材,生产的零部件都达到了质量和技术标准时,总司令非常高兴地说:“你们干得不错嘛!”
当朱总司令视察完车间,来到厂会议室听取汇报的时候,朱总司令盯着厂长孙云龙看了半天,说到:“我看你怎么这样面熟啊?好像在哪里见过你?”随后,朱总司令惊喜地说:“在延安!对,是延安,你就是造马步枪的那个延安八大工匠的小孙吧?哈哈哈哈……”说话间,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视察结束了,朱老总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火车站。专列发车前,总司令忽然想起了什么,神秘地把厂长孙云龙叫到跟前,悄声说: “小孙厂长,把你们的冲锋枪送我一支留作纪念好吗?”孙厂长精神为之一振,急忙指派保卫科长赫长山立即返厂取枪。由于来去过于着急,竟然忘记了装配枪的背带。
专列上,朱总司令接过那支枪,认真地翻过来调过去地看着,仔细的抚摸着,再一次叮嘱李志坚书记和孙云龙厂长说:“现在,抗美援朝的形势很好,你们还要再努一把力,一切服从前线,争取这场战争完全彻底的胜利!”
专列缓缓地驶出了北安火车站的站台,望着渐渐远去的列车,大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久久不肯离去。自那以后,全厂的干部职工备受鼓舞,大家没有辜负朱德总司令的殷切希望,把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化作满腔热忱和无穷的力量,在生产上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张丽娜——北安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馆长)

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的遗址区当时的枪械兵工厂一角
图为北安庆华博物馆朱德(左三)来视察的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