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火,最可怕的要算山林着火。每逢春秋两季,天干物燥,干枯的草甸子、朽木等都容易引燃,在山林中形成燎原之势。
1984年5月上旬,我在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担任党委副书记时,和新鄂林业站站长陈振国一同到茅兰河新点下乡,重点任务是开展护林防火的工作。
在新华村,我俩和村干部共同商量着播种黄豆的事宜。上午9时多,在新华村靠近曲曲河畔东面的山上突然腾起一股浓烟,迅速地扩大开来——东山上着火啦!
正值春季护林防火最重要的时刻,我立刻命令:新鄂鄂伦春民族乡(即新鄂公社。1984年2月,原黑河地委、黑河行署开展全区换届选举建乡工作)新建的三个村的村民迅速进入火场。新华村离着火点是最近的,农民马上上山打火,其他两个村村民立刻进入东山着火点,全力以赴打山火。不到一刻钟,三个村的农民陆续出动了近150人,当时东南风有4级至5级,阵风有6级。我俩组织得力,新点农民行动迅速,不到一小时,山火就打灭了,避免了一场重大山火。
那是我作为知青下乡后第三次参加扑打山火的战斗,心情既紧张又亢奋。我和陈振国以及三个村的农民一起行动,抵达了火场第一线,陈振国立刻下达命令,用镰刀砍下周围树木的树梢,绑成扫把,制成打火的武器。这时火头已突入树林南侧的白桦林,一股股灼人的热浪裹挟着白桦树皮和烟尘扑面而来。扑打山火千万要避开火头,顺着风向沿着火龙从后往前打,一旦风向变化我们要赶紧撤到已经过火的安全地带。绕过火头从火势较弱处顺风扑打,烈火浓烟令人眩晕窒息,不时有火星飞溅到脸、手和脚上,刺痛钻心。我们高喊口号奋力扑打,没有人退缩,就像林火的随从,火势蔓延到哪里,就跟随到哪里,一直把山火打灭了。
我和陈振国以及三个村干部紧接着进行火场清理,调查了失火原因。原来这场山火是新胜村一个农民上山打木耳盖,在山里抽烟引起的,山林过火面积大约有30亩。第二天下午,逊克县护林防火办公室“北京”吉普车直接开到山林现场,马上拘留了那个农民。
1984年,逊克县政府授予我记大功奖励,陈振国被评为逊克县林业局先进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