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兴安岭北坡林区、逊克县境内有许多高山,我对这些山脉的认识,既肤浅又模糊,但对一些个别的高山,却留有很深刻的印象,比如逊克的白鹿山和大寿山。
这座离小兴安岭主峰很近的山——白鹿山,在逊克县克林镇南50公里处。白鹿山高795米,是逊克县的第一高山,东西长16公里,宽9公里;东、北、西均为霍吉河支流以及库尔滨河部分支流的上源。
1951年4月底,我随黑河专署农林科科长吕昌福去逊克县山区扑火,遇到逊克县县长冯兴义、孙吴县副县长张恒毅,还有鄂伦春族较有名望的莫东升、莫德林及莫林春、莫义生等人。当我们乘骑越过霍吉河来到小兴安岭脊之下,莫林春等人发现前面高山腰间有一只猞猁,不知是谁很快地开了枪。当时,我还未发现猎物,响亮的枪击声后,只见一只猞猁像流星一样窜跳到半空后,逃遁而去。作为一位优秀的猎手,没有击中猎物,是一件尴尬而遗憾的事情。但是,大家都很谅解,七嘴八舌地说:“太远了”、“足有1000米”。
傍晚,大家在饭后围着篝火闲聊时,莫林春说:“今天我们的枪杆子不直溜,脱靶了,不好意思啊。”接着,他为大家讲起了故事。他说:今天我们路经的这座山叫白鹿山。很早以前,鹿妈妈领着小鹿崽,在森林里吃草、游嬉。鹿妈妈正在往前走的时候,小鹿发现前面有个黑影在晃动,便问鹿妈妈那是一个什么怪物?鹿妈妈忙对小鹿崽说:“那是来打咱们的猎人啊。”为了保护小鹿,鹿妈妈引开老猎人,让小鹿崽逃回去寻找“亲人”,临走时对小鹿崽说:“老猎人来了不要紧,你顺着这条小山沟去找你舅,在东山口有你姑妈,南山口有你姨娘……”这时,鹿妈妈已完全暴露在猎人的眼帘中,它只能往前朝着山顶飞奔而去。可是前面是一个无路可逃的悬崖,鹿妈妈纵身跳进深谷之中。小鹿崽带着“亲人们”回来找遍了山野,未见鹿妈妈的身影。后来,它们在山谷里找到鹿妈妈的尸体,悲痛之余,小鹿崽来到母亲跳崖的崖边昂首守望着。后来,人们路经山下时,远远仰望着一只在白桦树衬托下的小白鹿挺立在白鹿山上。
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很兴奋,有人说:“今天没有猎取猞猁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否则又会出现一个猞猁山。”
逊克县的大寿山给我的印象也很深。这座山鄂伦春族人称为华尔都康山,它位于小兴安岭北坡林区或逊克县境内的中心地带。
1957年春,我曾去大寿山西北两公里处的洼肚山森林经营所,有机会考察了大寿山的林相。我们认定山上的植被以松、柞、桦为主。山的东、北、西三侧均为湿地,它是加吉河南省、五道林河、乌底河、二皮河、库斯吐河等的水源地。1958年秋防期间,我有一次准备乘飞机观察火情时,发现机长划定的航线是在大寿山的西侧。我向机长建议,飞机返航到大寿山时,要围着大寿山转一圈,观察一次大寿山全貌。当飞机将要飞至大寿山时,机长让我到驾驶室内,坐在两位驾驶员的中间,当然这里观察视线十分清楚。当我们围着大寿山最后转一圈后,机长告诉我:“大寿山是南北走向,长约近30公里,宽20余公里,主峰高约650米。”后来我们返到大寿山的最北部,这是一个非常圆圆的大山头,自下而上像一个大馒头。飞机又转到山的西侧,我发现在山的西南处有一个自上而下垂直的豁沟,这样一看,整座山像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寿桃”,难怪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大寿山,的的确确有磅礴之气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