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群众期待,落实上级要求,2015年,五大连池市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农村、社区党组织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建责任落实到人]
五大连池市委切实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将党建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党委,各基层党委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组织,多次召开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已构建成“领导干部下基层、基层干部办实事、党员干部齐参与、联建部门共努力”的立体工作格局,市委常委分头带队,带领分管单位及包扶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每月不少于4天到村、社区走访调研指导工作。市委选派93名党员干部任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参与研究党建工作221次,走访调研877次,解决农村低保、路桥维修等突出问题60余件,协助村“两委”按照每个村不少于2人标准确定培养对象,并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同时向所有村、社区党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107人,全面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力量。
[基础工作常抓不懈]
该市对支部党员人数多于7人的,在所属支部内重新划分了党小组,完善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实行村、社区“两委”干部坐班值班制度,认真接待群众来访,耐心热情地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督办问责的暂行办法》,以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为工作重点,解决村、社区干部上班不在岗、支部组织生活不规范和村、社区基础设备设施管理使用混乱问题为重点,加大督查指导工作力度,加大处理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多功能要求,建成农村、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110个。充分发挥党校、职业技术学校、科技示范基地等重要作用,开展党员业务技能培训。2015年7月,该市在东北农业大学举办了农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班,11月举办了全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015年五大连池市举办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8期,参训1273人次。
[重点工作集中突破]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在拓展党组织覆盖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中取得了新突破。对全市“两新”组织进行了调查摸底,把符合组建党组织的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列入组建计划,已经组建23个党组织,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组织,分别指派了乡、村干部直接联系,确保了党的工作全面覆盖。结合全市劳务经济发展现状,号召乡镇党委积极向外出务工农民及党员集中地发展党的组织。组建了大连金州——五大连池流动党员务工党支部、青岛隐珠镇和天津小站镇外出务工党员服务站,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新农保指纹验证等服务。2015年,该市共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15个,均有处级领导挂点包保,把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局、扶贫办、水务局等15个“重点局”调整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包扶单位,确定包保单位“一把手”为“第一书记”。明确了19条包保职责,挂点处级领导和市直包保单位深入各包保联系对象进行对接,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基层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帮扶解决问题。
[基础投入充分保障]
五大连池市将基层基础保障作为基础性、系统性、长远性工程。年度拨付党员教育培训经费14万余元、农村和社区党建经费83万余元,每个村每年投入取暖费3000元,社区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按照省定标准落实。2015年6月,社区“两委”成员补贴年人均提高到3万元左右,达到上年度本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10月,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助理会计)岗位补贴调整为每人每年21840元,同比增长127%,误工补贴、离任补贴同步落实到位;4月,市委研究决定要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全部解决无活动场所及活动场所危旧狭小的问题,2015年共完成新建、改扩建90平方米以上村级活动场所15处,维修22处,新建、解决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活动场所4个、300平方米以上5个的工作任务。已经达到了每个村、社区都拥有1个自主产权、面积达标、功能完善、设备设施齐全的活动场所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