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五年时间内,北安由县变市,又由市变县,与德都进行了合并,又短时恢复独立设治,先后归属于绥化专区、嫩江专区和黑河专区,现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如下,便于读者对那段历史沿革有清晰的认识。
1957年12月28日,黑龙江省绥化专员公署向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上报了绥专五办字第129号《关于北安与德都、庆安与铁力等县合并的请示》,主要内容是:北安、德都、庆安、铁力等县土地面积不大、人口又少、地形毗邻,北安又是德都的经济中心。根据国家建设需要,为使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相适应,解决建设事业发展上的矛盾,更好地促进当地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便于省及专区领导,同时精简机构,节约大批干部和经费开支,请示将北安县与德都县合并为北安县,取消德都县建制,县城设在北安县内。
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接到请示后,于1958年1月18日批复:关于县的建制撤销与合并问题,几个县的变动问题较大,省将进行研究。1958年6月30日,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撤销德都、铁力两县的请示》,请示汇报了省人民委员会的态度,介绍了合并县的基本情况和合并理由:经1958年5月31日第38次省人民委员会会议讨论,认为撤销德都县将行政区划并入北安县是适宜的。一是德都人口较少,居民点比较集中。最远的居民点距北安县人民委员会所在地仅50公里,德都与北安两县合并后,县的领导单位和人口不多,共有36个乡镇,26万多人口(相当于宁安县)。权限面积为164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800余公顷。交通便利,两县合并后便于领导,同时节减编制,充实基层,加强农村工作领导;二是德都经济区域属于北安。德都县的一切物资供应均需北安负责转运。由于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不一致,常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如1957年春季德都县由外地购买干菜,直到秋后才运回。两县合并可使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统一起来,便于统一领导和规划,更好地促进各项经济事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做好物资供应工作;三是两县国营农场和劳改农场较多,共13个。由于农场的领导关系和所在地区不统一,在生产领导和开荒、扩大耕作面积以及对职工家属的领导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两县合并后不仅可以解决农场所在地区和领导关系上的矛盾,还可以统一规划生产和开荒,对促进农场的建设和发展大有好处;四是便于林区管理。两县山林面积较大,且互相接壤,合并后可统一进行经营管理,有计划的保护培植幼林,更便于护林防火工作。
在报告刚发出不久,1958年7月21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撤销绥化专署成立松花江专署和调整专区行政区划的报告》,报告是根据大跃进形势的发展,适当扩大专署权限,调整专署区划,撤销绥化专区。8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省人民委员会撤销绥化专署意见,这样,北安又划归嫩江专区所辖。同年9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9次会议通过决定,撤销德都县,将德都县的行政区域合并于北安县。国务院于1960年1月7日又通过了撤销北安县,以原北安行政区域为北安市行政区域的决定。1月22日,省人民委员会又决定将北安市划归黑河专署领导。
到了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为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于5月7日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撤销北安市,恢复北安德都两县的请示》,申请撤销北安市,恢复北安、德都两县的建制。国务院于6月29日全体会议第133次会议通过。这样,北安、德都两县又恢复到了1958年两县合并前的行政区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