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学校门、步入社会大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社会这个大学里,我有幸遇到了一位高师——霍其英。
记得上山下乡的第三个年头,1977年,场部通讯员让我去场部工会,说霍老师找我有事。霍其英老师曾于1960—1964年间在大岭、三站林场当老师,“文革”期间因成分不好,被下放劳动改造。1971年到七二七林场工作,开始抬木头,后来从事现场员等工作,1973年到七二七林场学校,先后当老师、教导主任、校长。1975年先后任七二七林场政工股股长,林场工会主席兼派出所所长,2000年退休,2008年7月病世。
第一眼见到霍其英,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学者风范。他做事非常严谨认真,公道正派,写得一手漂亮的正规楷书毛笔字,林场大大小小公函报告、公示等,凡是对内、对外的文书行文,必须经他审批发行。他为人亲和,不管当多大官,大家都习惯称他霍老师。
霍老师找我干什么呢?我心想可能又是出板报或帮他抄写什么总结、报告等。当听到他代表场党组织向我宣布:从今天起任场工会干事、电影放映员,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乐得合不拢嘴。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从霍老师那里出来,我直进商店,买上烟、酒、罐头、糖,回到青年宿舍招呼小伙伴们一同庆贺,结果喝“仙”了,在宿舍“烀”了一下午“猪头”,晚上又喝个烂醉。第二天早上无精打彩地去找霍老师,进屋与他打招呼,他不理我,仔细一看,霍老师“黑着脸”,我在那傻乎乎地站着不敢吱声,过了有半个小时,霍老师说:你今天到工会来上班,第一件事是回宿舍反省,写检讨书,给你一天时间,要深刻、要认清自己犯的什么错误……
当时我还不服,边走边自言自语:好你个霍其英,给我下马威,不就是昨天喝多没来嘛,多大个事,还一本正经的要阶级斗争呀,还写检讨书,小题大做,杀鸡儆猴的把戏,没啥了不起的,不就是写检讨书嘛,算个啥。
回到宿舍我耍小聪明,用毛主席语录开篇,大讲上山下乡的重要性,引用报刊社论大讲知识青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赞歌,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什么原因、怎么去改正等。
写完后自觉不错,心想,这回霍老师肯定称赞表扬。我趾高气扬地交上检讨书。“你小子昏头了,你不管在哪儿,最起码得遵守组织纪律呀,检讨书回去重写!”霍老师严肃地说。我像个落汤鸡似的灰溜溜滚蛋了,冷静下来深思,我终于想明白了。再次交检讨书,霍老师欣慰地笑了。
这就是霍老师在人生社会大学堂里给我上的第一课。两次检讨书和表现,完成了第一学期的“考试”。第二、三、四期学业都是在霍老师十分严厉的指导下进行的,他给我制订了很多工作、学习方面计划要求,如坚持记日记、每天必须听广播看报刊、每周出一期黑板报、还要写广播稿等。尤其是让我练毛笔字,我应付不认真练,现在后悔莫及。在此我要说:霍老师,您放心,我一定认真练书法,到时候用毛笔正楷一笔一画、规规矩矩地书写一篇思念良师祭文以告慰您的英灵。
回忆良师感慨万千,他是正能量化身,身兼数职、忙忙碌碌,派出所工作不畏艰难秉公办事,作为工会主席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和帮助困难职工,政工股宣传思想教育及时到位,工作上正义、担当、勤奋、聪明好学,永远是我的榜样。他忠孝两全让我动容,为不影响工作,他千里迢迢把有病老爸接到身边尽孝道,耐心给老父喂饭,每一勺都轻轻的吹一下怕烫着老父,一遍又一遍擦净老父因病流出的鼻涕和口水,每天给老父捶背洗脚,出门身背老父看病,那份大孝亲情至今定格在我脑海,时刻都在给我上课。
霍老师给人的印象是从没官架子,一身正气秉公办事。他在林业工作期间为林场做出了三个贡献:第一,当时在爱辉县境内有13处林场、站,只有爱辉林业科一支电影放映队,很长时间才能放映一场电影。霍老师联系地区林管局、省林业厅,终于划拨一台16毫米移动放映机,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林场单独有放映队,活跃了林场单调的文化生活;第二,他灵活运用相关文件精神,主动给林场出主意,受林场委派,经不懈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组建了全省林业系统第一个林场公安派出所,解决了大批外来人员户籍、身份等难题,吸引外地务工人员纷纷涌入,为林场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第三,他有一双慧眼和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伯乐精神和胆识,凡是经他发现和推荐上大学、当兵及安排到林场重要岗位的青年都以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改变了一些年轻人的人生轨迹。
这就是让我永远怀念的我的社会“大学”老师霍其英。

霍其英(前排右三)与下乡知青合影
霍其英为大家放映电影
为刘东志(左)与霍其英(右)工作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