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用火柴棍给小朋友挖耳朵吗?你还在每天为耳朵的清洁苦恼吗?带你走进耳朵,深度了解耳朵里的小常识。
耵聍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耵聍是如何被排出的?耳道内的细胞是可以迁移的,这种运动过程顺道会把耳屎也带出去,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
“耳屎”一般分为干性和湿性,湿性的“耳屎”也被称为“油性耳屎”,这种“耳屎”存在外耳道内不容易自我清理,往往产生的速度又比较快,稍微时间长点不处理的话很容易聚集在一起,随着“耳屎”中水分的蒸发,变得越来越硬,严重的情况下堵塞外耳道口,甚至影响听力。
耵聍的作用
积极作用:耵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灰尘或异物进入外耳道,而油腻状时可吸附微生物,保持外耳道清洁。如果有小昆虫误入外耳道,也会因为受不了耵聍的苦味而退出。
消极作用:1.耵聍栓塞:耳屎若积聚过多,日久形成较硬的团块,阻塞外耳道可影响听力。
2.咳嗽:耵聍可能刺激该神经,经清理后有望止住此类顽咳症。
3.听力减退:若外耳道偶尔进水,遇到耵聍泡涨堵塞耳道则会导致听力突然减退。
4.眩晕:引起眩晕的原因多与耳屎压迫鼓膜有关。大块的耳屎在游泳时因水泡涨而加重对鼓膜之压迫,通过听骨链刺激内耳致双侧前庭产生不协调的反应而诱发眩晕。每年游泳池内都会因此发生几起溺水事故。
5.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造成的囊状团块压迫骨质,导致外耳道扩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如何清理耵聍
对于有“油性耳屎”的人群,应该定期到医院请医师帮助处理外耳道的“耳屎”。如果自觉耳道内瘙痒,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一下,或用干净的棉签在耳内轻轻转一下,起到清洁的作用。对于有“干性耳屎”的人群,一般情况下可每周掏耳1次,用挖耳勺轻轻掏外耳道,不要深入耳道过深,以免不慎用力过猛,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或伤及鼓膜。若发现儿童有耵聍积聚,应到医院由医生用器械取出。平时注意勿让水进入耳道,保持外耳清洁干燥,片状耵聍能保护外耳,千万勿自行掏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