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普通的农场女工,因为一场大火,她家苦心经营的工厂化为灰烬,丈夫急火攻心,患癌离去。这场灾难给一个50多岁的女人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然而,她没有倒下,依然挺起了诚信的脊梁,用12年的坚守,还清了18万元欠款。她用良心、道德、诚信演绎了精彩的人生。她就是黑龙江农垦赵光农场退休职工王静贤。
一
1995年王静贤和丈夫万德新看出兴建供热大楼需要装潢用的地板块,有很大的市场,又想到自己3个子女都待业,就决定停薪留职去办厂,她和丈夫四处筹集资金,向亲朋好友、邻居借钱,承包起车间,办起了木质地板块厂。第一年,企业举步艰难,出现亏空,直到第三年工厂才开始步入正轨。她和丈夫用诚信经营赢得客户的信任,产品销往哈市、大庆、绥化及周边地区,订货单连续不断,生意红红火火。
然而,2000年4月的一天中午,工厂烘干房突然起火,等到大家赶到时,火势已无法控制,烘干房毁于一旦,厂房也未能幸免,更糟糕的是与厂房相连的一家企业也受到牵连,这场大火把夫妻俩的心血化为灰烬。
坚强的夫妻俩拖着沉重的包袱,毅然决然的准备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王静贤和丈夫知道现在已是一无所有,还欠下十多位员工的工资和亲朋好友的集资款,负债累累,如一蹶不振的话,会坑了很多人,为此丈夫四处奔走,复建厂房,经艰难的努力,企业复苏了,升级再现。
二
2009年,丈夫万德新发现胃部不适,经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可他还是整天忙于工厂的重建,病痛无情的折磨他,后来甚至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万德新就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王静贤看出他写的字是“办厂、还贷”。王静贤含着泪水跟丈夫说:“放心吧,我一定办到”。
不久后,万德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王静贤终日以泪洗面。工厂停业,债主上门讨要欠款,王静贤算了一下借条,一共18万元。有几位债主,怕她赖账,就到法院去起诉,其中有一位债主的借条上没有万德新的签字,等于白条,法院不予立案,债主急了,找到王静贤,怕她不承认欠款,可王静贤认出来是丈夫的笔体,二话没说,替丈夫签字,法官调解时,王静贤态度明朗,主动要求把自己的退休工资,每天留出4元的饭钱,剩下的通过法院还给债主。
王静贤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她用厂里的原料和自己的两间平房,顶了几个欠款大户三分之一欠款,和工人的工资,她不管有没有丈夫的欠条,只要人家上门来要钱,王静贤一一承认。有人劝她,没有丈夫万德新签字的欠条,不能承认,这个口子一开,你这辈子别想过好了,可王静贤坚定地说,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也不相信有这种人。
王静贤的日子,勒紧裤腰带过,没有吃饭的地方,去女儿家;没有住的地方,去儿子家,这18万元的欠款时时刻刻在她的脑海里打转,她常常一个人悄悄地流泪,但悲痛没有让她倒下去,一个诚信的信念支撑着她,给她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三
2011年,王静贤背起了行囊,肩负着巨大的压力,走上打工还债之路。因为当时王静贤年龄较大,没有任何技术,打工四处碰壁,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天、二天、三天,一个月过去,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护理老人的工作。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住院的时候,好几个保姆嫌活多不愿意干。王静贤知道照顾老人需要耐心和细心,在医院护理期间,有时几夜都不能合眼,等老人出院后,王静贤疲惫不堪,大病一场。
她护理一位80多岁的老人时,老人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有一天,王静贤给老人洗的衣服,凉在木杆上被太阳晒得深浅不一,老人瞪着眼睛,让王静贤重洗,老人则坐在轮椅上监工,百般挑剔。到了晚上,给老人翻身、倒水喝、换尿布,稍慢点老人就指责。
为了尽快还债,12年间王静贤四处打工,只回过两次家。由于照顾老人工作辛苦,经常熬夜,王静贤甚至多次昏倒在地,一些好心人劝她别拼命挣钱了,能还多少就还多少,可王静贤觉得,欠钱不还,心里不安。有些债主被王静贤这种诚信精神所感动,主动提出欠款不要了,还有的提出,实在不行,还我们一半就可以,这些都被王静贤婉言谢绝了。
王静贤用自己坚强的肩膀,用12年的辛勤和汗水,终于还清了18万元欠款。她感叹地说:“人死账不烂,我终于完成了丈夫生前的嘱托,将欠款全部还完,我对九泉下的老伴问心无愧了。”
一场大火让王静贤失掉了工厂,一场重病让王静贤失去了亲人,可丝毫没有动摇王静贤还债的决心,她没有退缩,在艰难中挺起坚毅的脊梁,擦干眼泪,她用最朴实的行动,为良心执着。
2015年,王静贤光荣入选“中国好人榜”,并被评为“龙江十大好人”、“黑龙江省第五届十佳道德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