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为山里娃娃铺就希望路的女教师
http://heihe.dbw.cn   2015-12-31 09:27:51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我愿自己是那蜿蜒山路中的一粒石子,让我的学生们都能满怀着美好的愿望,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愿意自己是山野中那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哪怕只有一丝绿意,我也要为家乡的明天贡献一份希望。这是逊克县克林镇中心学校女教师李丽日志中的一段话。

  1990年3月,李丽21岁,经过考试她成为高山村小学村的民办教师,那是个只有两名教师的山村小学,当时学校的条件及其艰苦,教室是两间简陋的茅草房,窗户用塑料布钉,桌椅用木板钉,好几个孩子挤在一张“桌子”上,教室里阴暗潮湿。李丽清楚地记得,开学的第一天,当她推门走进教室时,教室里静悄悄地,黑板上歪歪斜斜地写着五个大字:“老师,欢迎您!”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看。前排的一个小女孩儿怯怯地说:“老师,您能永远教我们吗?”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颗颗纯真的心灵,揉碎了李丽的心,她动情地说:“老师永远都教你们!”话音刚落,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了。李丽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话竟成为她用一生的青春与热情去践行的诺言。

  李丽接的班级是一、三年级复式班,两个年级的所有学科都由一个人来教,累点不怕,最让李丽着急的是孩子们的基础太差,那时候山村教学条件差,留不住老师,频繁的更换代课教师,使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缺少连贯性。为了让孩子们把落下的课补回来,白天忙一天,晚饭后她就把学生带到家里补课,送走学生,接着还要备课到很晚,常常累得筋疲力尽,繁重的工作压力让这个瘦弱的女孩病倒了,那天早上,昏昏沉沉的睡梦中,李丽听见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睁眼一看,全班同学都静静地站在她床前,关切的看着她,她的枕头边放着一堆鲜美的草莓,那清香的草莓上似乎还闪烁着晶莹的露珠,幸福感动的热泪又一次涌了出来,那一颗颗鲜美的草莓不就是孩子们一颗颗火热的心吗?能得到孩子们的尊敬与爱戴,就是再苦也值得。

  除了要把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李丽还遇到一个难题,就是要与艰苦的条件作斗争。春天风大,教室窗户的塑料布被风撕出了一道道的口子,她领着大点的女孩子缝了一遍又一遍,仍然无济于事,只要老天一变脸,风啊、土啊就肆无忌惮的钻进来,落得满身满头都是。夏天,一到阴雨天,教室里几乎没有可容身的地方,外边下大雨,屋里下中雨,全班同学三五成群的挤到一起上课。她就在周末带着大孩子走十几里山路去割草,再请老乡帮忙扇房顶。冬天,也是她最害怕的季节,教室的门因为潮湿严重变形,根本关不靠,每逢风雪天,从门缝里刮进来的雪就有一米多远,炉子是破油桶做的,特别不好烧,顺着灶门炉筒子缝里串烟,没办法,孩子们只能趴在桌子上听课,而老师就在这烟雾里讲课,嗓子被呛得不停地咳嗽,眼睛里不断地流眼泪,看着眼前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李丽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让他们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那时候学校的烧柴都是老师领着孩子自己去捡,说起拾柴火李丽至今难忘。有一次,她带着同学们到山里捡柴火,那一次她们走出去很远。当走到石头塘的时候,迷路了,这时只听一个男生说:“对面大山脚下有黑瞎子洞。”听到这句话,几个胆小的女生顿时吓哭了,紧紧地围在李丽身边,凄冷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头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李丽也害怕极了,可她假装镇定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不要怕,有老师呢!”,为了不让孩子们乱跑,她让大学生在前面带路往回走,自己走在最后面,就这样,师生一行深一脚、浅一脚总算离开了那里,那一次她们没有扛回一根柴火。

  面对学生李丽无愧无悔,面对家人她有愧疚也有委屈。为了扎根山区,教学的第二年她就成了家,爱人是个朴实勤劳的农民,头几年他很支持李丽的工作,关心她的生活,每年冬天都同意李丽把学生带到家里上课,后来发生的事改变了李丽的生活。那时李丽的孩子还小,每次学生来家之前,婆婆就把孩子抱到邻居家,放学后才能回来。孩子经不起折腾感冒接连不断,慢慢的,丈夫和婆婆开始有了怨言,不同意李丽这个民办教师继续干下去。有一天,孩子在姥姥家时生病高烧,爱人自己把孩子抱到乡里去看病,回来后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再也压不住火,那天晚上,他大声的吼着叫李丽做出决定:要家还是要学生!李丽说不出话、她也做不出决定,都是她的孩子,是啊,难怪丈夫这样,对这个家她做的太少太少!她的工资是村里付,每学期六百元,到手的只有三百元现金,其余的支付村里的积累。结婚几年,她几乎没有时间同他下过一次地,带孩子、做家务婆婆全包了。为了不影响家庭和睦,从此,李丽处处迎合婆婆和爱人的意见,一有时间,就争着抢着干家里的活,用她的话说“只要能让我继续教学,做什么我都愿意。”

  1996年春天,那是个让李丽终生难忘的春天。县委安福清书记,视察工作下基层来到了村里、当他看到学校条件这样艰苦时,他震惊了,流下了眼泪,亲切的对全校师生说:“你们太苦了!”更让李丽没有想到的是安书记当即作出指示:今年要在高山村建立一所希望小学。消息一传开,整个山村沸腾了,村民们奔走相告,仿佛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好消息。没过几天,一辆辆拉砖车果然开进了偏僻的小山村,就这样,在县政府和县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几个月后,一座崭新的砖瓦房落成了,从此,李丽和孩子们拥有了温暖明亮的教室,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回想过去,李丽感慨万千:我们仿佛从另一个世纪走过来,我们师生共同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这段经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成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出了大山,带着大山一样淳朴的胸怀实现着自己儿时的梦想,我无比幸福,我愿意永远做一颗铺路的石子,用我的身躯铺就孩子脚下的路,无怨无悔!

 
作者:于淑鸿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