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宅”这个词大家已经不再陌生,很多年轻人也都给自己贴上了“宅一族”的标签。然而,随着假期的日渐临近,“宅童”的健康状况却令许多家长担心。
隐忧1:视力下降
小欣是一名典型的“宅童”,假期作业完成得差不多后,她就上网打游戏、和同学聊天,在电脑前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由于用眼过度,视力越来越差。
其实,像小欣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为此,眼科医生表示担忧:假期,孩子的生活规律易被打乱,如果家长缺乏监管任由孩子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很容易引起近视度数加剧、假性近视、真性近视等,出现近视度数不降反升的状况。
建议:家长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旅游,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和电视。
隐忧2:免疫力降低
上学的时候,14岁的洋洋很少生病,可一到假期,头晕、感冒等疾病便不断来袭。
运动和医学专家都表示,长期“宅在”家里,很容易使体能下降,免疫力低下。尤其是孩子,无规律的作息时间更容易让疾病乘虚而入。
建议:有时间的话,家长可在早晨和傍晚陪孩子锻炼,“宅童”亦可在休息时做手指操、伸展操等。此外,现代网络发达,“宅童”们可以找一些专业的健身网站,一边在网络上健身,一边在现实中流汗。
隐忧3:阻碍心理成长
假期本应是丰富多彩的。陕西阳光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胡宝华指出,如果孩子假期长时间不与人接触,不仅会使其语言思维能力退化,还易造成性格孤僻、处理问题能力欠缺、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等问题。建议:尽可能创造孩子接近大自然的机会,家长可在周末陪孩子到周边游玩,或去博物馆、植物园等地开阔孩子视野。
四招有效控“宅”
专家表示,随着网络的发达,假期“宅童”现象已不可避免,但家长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有效控“宅”。
1.送孩子进培训班或参加集体活动。在这里,孩子有人看管,也有东西可学,还有一大帮玩伴。
2.爸妈轮流休假。如果爸妈都是双职工,两人可错开休假时间,轮流陪陪孩子,既加强了监管,又让孩子感觉不孤单。
3.几个家庭轮流带。家长可结合同事或邻居,将孩子们集中在一起玩,既避免了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又有效利用了时间。
4.给电脑设置障碍。家长在上班之前,可给家里的电脑设置个密码,等到下午或感觉孩子学习累的时候将密码告诉他(她),使其在网上娱乐有度。或安装“网络爸爸”等相关软件,屏蔽一些不良网站,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