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月,本刊陆续接到几位农村老人的感谢信和电话,为村干部、党员“点赞”,由衷感谢他们的关怀和帮助。这些寄来感谢信和打来电话的老人,都来自距离黑河市区25公里的上马厂乡新曙光村。
老上访户不上访了
在新曙光村,64岁的纪德云曾是个老上访户。
十多年前,因某水库泄洪,淹没了村道。纪德云的丈夫、女儿、外孙三人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遇难。此后,纪德云上访多年,甚至还去过北京。如今的纪德云再也不上访了,他给本刊寄来感谢信,夸村干部好,给她盖了房,帮助她解决生活中难题。
“从哪聊起呢!就聊聊我这房子吧。从前我在村东边的房子,也是政府给盖的,后来黑龙江水自然改道,春天开化时门前过水,把房子给泡坏了。2013年洪水过后,政府又给我们这些受灾户盖了现在住的房子。”纪大娘拉着记者参观她的房子,屋子打扫得干净、整洁,虽然室外温度已经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了,但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却很温暖,浅色的地砖擦得光亮无痕,让人感觉十分温馨。
纪大娘告诉记者,今年春天开化时又有大量雪水夹带着冰块从新房子附近流过,大概流了半个多月,等雪水退了,她发现新房周围土石被冲得越来越少,眼看就要冲到新房地基了。她拿出手机图片给记者看。
“大概还有半米宽土石了,这还有条缝子,夏天时我就怕下雨啊!一阴天我就担心,可别下大雨啊,再一冲我这房子地面就毁了。”纪大娘担心说,附近几家都受到影响,她给村支书肖法光打电话,把情况告诉了他。
“大娘不用担心,等水退后干一干,拉些土石帮您修好。”肖法光说。
“没一会儿,肖书记就带人查看了我家被冲的房基地。几天后,给我拉来了四翻斗车土石,帮我加固了房基,怕不坚固,又拉了四手扶土石,如今房基非常坚固。”纪德云满意地说。
“村干部对我们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非常照顾。村里的赵彩荣60多岁了,老伴儿去世多年,她得了类风湿。她家房子过水,墙被水泡裂了。她向村里反映情况,几天后就有施工人员上门,带来了沙子、水泥,大半天的功夫就修好了。把赵彩荣高兴的啊,直竖大拇指。”
村里今年没少为百姓花钱,修了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修建了晾晒场,从城里请人来安了地秤;修建了涵洞,改变了开春山里化雪水的走向。
村里还联系了几户富裕的村民,买了联合玉米收割机,方便了村民,收获季节不用再出屯子去找车,大家坐家等就行了。
“今年秋天,我给肖书记打电话,请他来家里一趟。他来了很拘束,以为我又要去上访。我把一小盆洗干净的菇[艹][娘]递给他,告诉他,村里有这么好的干部,我再也不去上访了。这次就是请你来尝尝我家的菇[艹][娘]。感谢你,为我为村里办了这么多的好事。”纪德云说。
水泥路修到房门口
65岁的吴文亚身体重度残疾,躺下后再坐起来都需要人扶一把,出门活动时需要妻子把他抱上轮椅,如今几乎所有的事都需要妻子代劳。
今年村里加宽道路时,把水泥路直接修到了吴文亚家的房门口,只为了让他出行时更方便些,不用再受颠簸之苦。
见到村民吴文亚时,他正躺在自家炕上,一边看着妻子揉面蒸馒头,一边与屯子里的几位老哥儿们聊天。见有人来了,便叫妻子把他扶着坐起来。
“这么些年,村里对我一直很照顾,逢年过节慰问困难户时,首先就想到了我,米、面、粮、油,没少给我补贴。前年还给我盖了新房,42平方米。我是个瘫痪,所有事情都得老伴照顾,她小时候因病大脑穿过刺受损,现在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还可以,整天乐乐呵呵,对生活也没个算计,我说啥是啥。家有三晌多地,还有一个儿子,生活算基本能维持吧。”吴文亚说。
今年9月,村里把路直接修到了吴文亚家的门口,方便了他坐轮椅出行。老伴再也不用把他抱到很远处的水泥路上坐轮椅了,让他非常感动。
吴文亚滔滔不绝地念叨着村里的好。
“今年夏天,村里加宽道路、修理村民文艺活动室那会儿,肖支书戴个草帽,整天在烈日下与工人们一起忙活着,被晒得黝黑。有次老伴用轮椅推我从附近经过,我都没认出来。有时干到半夜,晚上他就住在村委会办公室。”吴文亚说,“秋收时,村长领着六七个司机师傅,开着新买的收割机,没白没黑地帮助村民收割粮食,几百晌地啊。他们两人一班,日夜收割,我们屯子是最先收完粮的。邻村的亲戚都羡慕我们村。”
“村里的老会计当了十几年了,村里有什么事需要通知,无论他家里有什么活都放下,立即用大喇叭通知各家各户。村里的娱乐活动搞得也很好,夏天妇女主任组织大家跳广场舞,欢乐的舞曲听了就让人快乐。还有我们村的计生员与区保健站联系,邀请医生们来村子里免费为妇女们做检查。”吴文亚说。
八旬老人喜迁新居
以前听过“板加泥的房子”,“杆加泥的房子”记者还是第一次看见。
墙体的各个面凡眼睛所见之处,都是一个材质——泥巴。墙厚约二三十厘米,支撑泥巴的骨架是五厘米粗细的柞木杆,如遇连雨天还要时刻担心它何时会塌了。
从前,八旬老翁肖甲斋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今年村里在老人旧房西侧给他盖了新的砖瓦房,并垫高地基两米,使老人的房子不再受水患之苦。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挑不动水了,村里出资给老人接上了自来水,让老人生活更加幸福了。
“我快86岁了,终于住上了新房子。从前住的“杆加泥的房子”11平方米,住了快20年,马上就要塌了。夏天雨水大时,水从前窗户流进来,又从后窗户流出去,那日子真是没法过。一到冬天夜里都很冷,烧火时还可以,只要一停火,冷得睡不着。今年,村里给我盖了30平方米的新房。”肖大爷激动地说。“村干部见我年岁大,挑水费劲,冬天下雪后路面又很滑,前几个月村里出钱给我安了自来水。好多的村干部啊,心里时刻想着我们这些老人。”说这话时,肖甲斋老人眼含泪花。

村支书肖法光在纪德云家

村支书肖法光在吴文亚家
肖甲斋的旧宅和新居
村长李振刚看望肖甲斋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