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安市主星乡稻米加工企业——寒地清水米业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加工水稻,精致的包装、优质的大米即将走上商场柜台,香喷喷的“清水源”大米焖制出的米饭即将端上市民的餐桌,主星乡6万多亩水稻良田今年可为农民换来丰厚的收入。
主星乡地处通肯河谷地带,八道沟子、九道沟子、十道沟子、十一道沟子和通肯河贯穿全境,区域内自然泡沼遍布,水质优良,矿物质含量丰富。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耕地地势平坦低洼,土质肥沃,黑土层较厚,土壤多为水稻土、草甸土和冲淤土,下层为亚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害物质残留量低,土壤沉积物特别适合水稻生长。
主星乡生活着4400多名朝鲜族人民,精明务实的朝鲜族人喜爱选择依山傍水而居,种植水稻自古以来就是她们的特长。主星早在伪满时期就开始垦荒种稻,从水稻漫撒抛秧到旱育稀植,时刻勾画着主星乡朝鲜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辛,书写着主星乡优质水稻种植的传奇。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加上种植优质品种的水稻,使主星大米融入了与其他大米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为发展壮大原生态稻米产业,走农业产业精品化路线。近年来主星乡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园区产业设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统一治理,统一进行土地整理,规范方田,打破原有田埂,使小池变大池,既节约土地,又便于机械作业,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三年来水稻开发项目累计投资8700万元,建设水工建筑物128座,进排水闸23座,涵洞57个,叠水3座,农桥4座,涵桥6座,渡槽2个,衬砌渠道9.8公里,完成水库护坡3座,护砌库岸8.1公里,硬化田间路3公里,栽植树木3万株,使水稻种植区内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良好景象。加大新品种开发和普及力度,建设11500亩高标准示范园区,培育新优品种,选用和推广适合本地的当家品种龙粳24、龙粳25和龙粳29,其它黑粳8、牡丹江29,龙粳香、稻花香等优质品种,全乡水稻优质品种率达百分之百。创新种植技术,结合黑龙江省寒地水稻北扩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了智能催芽大棚的项目和智能水稻育秧大棚项目,100吨水稻智能催芽大棚、25栋现代化智能育秧大棚拔地而起,一改以往土炕捂、人工催的老办法,实现全年智能化催芽,使水稻种植技术极大提升。500万元现代化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使全乡农机保有量实现1500台(套),覆盖全乡,从种到收,农业机械化达到95%以上,昌盛、绿源等水稻种植合作社顺势勃发,把农民利益和效益整合为一体,既壮大了农民的实力,又增强了风险抵抗力。大型农机轰鸣作响,使主星乡水稻种植“统一生产规划、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加工销售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不再是梦,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原生态稻米发展之路。2014年,投资1500万元的寒地清水米业落户主星,公司采用农户+基地+企业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基地与市场的对接,企业年生产能力4万吨,与合作社农民订单合作土地2万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天然无公害标准,现代加工工艺流程,去皮、色选、抛光使大米色泽亮丽,晶莹剔透,口感纯正芳香。
主星乡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尤其是水稻灌浆成熟的8月和9月,风和日丽,光照充足,白天热晚上凉,昼夜温差大,水稻的成熟期相当集中,使水稻中干物质积累多,大米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受寒地气候影响,大米中的糖性物质转化吸收较慢,称得上功能性保健食品。主星乡生产的“清水源”和“清水香”大米成饭食味清淡略甜,绵软略粘,剩饭不回生,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知名品牌,远销北京、上海、杭州、香港等地。
如今的主星乡是黑河寒地水稻的最前沿,为打造黑河市寒地水稻核心区,建设民族特色鱼米之乡,主星乡将保留特有传统,吸纳先进技术,强化示范技术提升和技术引领,带动周边水稻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主星为核心,辐射建设农场,海星、通北的10万亩水稻种植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