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旅行都像我们沿途的风景,在新奇的探索中体味无限的趣味。甩开大学的条条框框义无反顾的冲进社会的全面围城,我们一行五人,在最热血的年纪踏上去广州等南方城市的求取的列车。
哈尔滨是我们的中转站,由于地点的不同,我们到达的时间都是不统一的,有早过黎明的,有迟迟不肯露面的。我是最先来到这里的。在来之前就已经和朋友说好了,让他这个大都市下的优良子民顺便照顾一下我这个偏远地区的小伙伴,这是高中时候的死党,开玩笑的时候自是没了什么分寸,也没什么在意的。
晚上七点多,我们五人正式见面了,在这个北国最为繁华的小城市毫无形象嬉笑着,尽情地呼吸着这最后的故都空气。这么多年学堂上老师教的公共场所不得喧哗早就消失殆尽了。拖曳着沉重的行李箱,迈着坚实的步履踏向新的生活。
老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作为庆祝毕业之际一致的选择(支教)我们抖擞着买完票后所剩无几的一点点money,直奔喜家德,痛痛快快地吃一顿饺子。
这顿饭给我的感觉不再是单纯吃一次热乎乎的饺子,似乎更像是吃掉了所有对家乡的不舍,恨不得尽可能的多吃一些才离开。记得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是关于故乡的。老母亲为了免去儿子的思乡之情,将一个空盒子放在儿子的包里,告诉他永远不要打开,这里面装着故乡的空气,儿子就照做了。学了这么多年知识的我们其实早就知道,环境变了,一个简单的纸盒子装的空气又怎么能如当初那般呢?不过也只是慰藉自己的心灵罢了。
人多饺子的口味自然也是分门别类,芹菜的、三鲜的、韭菜的、香菜的、猪肉酸菜的等等,还有什么我一时记不起来了,一盘饺子刚上桌,我们也不管是谁的了,手忙脚乱的饕餮着,服务员看到我们这副吃相也是无语凝噎,默默地再一次续好饺子汤转身离开了。这已经是我们的第四碗饺子汤了,从我们一进门开始,就坐在位子上默默地轻啜着精致红瓷碗里的饺子汤,平时规矩的淑女绅士气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一顿饭下来为了饺子汤也不知道叫了服务员多少次。而那天晚上,我们五个人,围着一张小桌子,生生喝下三十碗饺子汤,横着走出喜家德。
带着最后的留恋和满足踏上九点四十通往广州东的火车,在最后只想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但是我们依旧来了。因为期待,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更要努力。这三十碗饺子汤就像是鸡血一样注入我的身体,化作无限的催化剂,让我为未来又一次期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