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又见国乐》进行首演。“观众会为之倾倒。”王潮歌神采飞扬地说。
《又见国乐》由中央民族乐团出品,“印象系列”导演王潮歌创新执导,青年作曲家姜莹创意编曲,集中央民族乐团130余位国乐大师于一台,精选十首中国经典民乐,用焕然一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讲”给美国观众。
“这场演出太不可思议了!音乐、演奏、舞美装置、灯光设计都是国际顶级水平,很难想象一台音乐会能有这样震撼的效果!”演出后,肯尼迪艺术中心副总裁米奇·贝拉兴奋地说。
泼墨、留白、仙云、轻纱……幻妙如梦境,这是一次中国国乐的视觉化呈现。诗画山水间,《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一张古琴道出千古佳话;琵琶与箫合奏《春江花月夜》,婉转中谱出雅致精巧的中式园林景致——月亮门、女儿墙,影与光、雪与竹,“如听仙乐耳暂明”……让观众在光影中以音乐回顾中华文明的悠远历史。
台上,演奏家不仅要“奏”,还要“演”“讲”。他们不再是隐藏在乐器背后的弹拨者,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国乐理想的践行者。
“我从未见过乐器演奏家时而独白、时而吟唱的情形,这想法太妙了!”观众萨曼莎兴奋不已,她和丈夫买了6张票,带着孩子们一起来看演出。
《又见国乐》突破了传统国乐的演出模式,让观众在一个由多重艺术手段营造的美轮美奂的舞台情景中体验中国国乐的精神之美。故事和曲目交相呼应,感染着观众的情绪,将每首乐曲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情感内涵剖析给鲜有中国国乐背景知识的外国观众,架起了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
“今天的每一个故事、每一首乐曲我都看懂、听懂了”。苏珊·戈登女士告诉记者,她从事建筑设计行业,对亚洲文化非常着迷,今天的舞美布景给了她很多灵感。
《华盛顿邮报》11日罕见地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此次演出,称中国国乐艺术家在努力赢得年轻一代的心。姜莹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经典国乐‘现代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临失去观众的窘境。”《又见国乐》探索了一条在新时代传统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创新之路,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又一个新高度。
王潮歌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如何能够传承特别重要。这样的传承是通过突破、新颖的手段找到最适合的方式,激发当下欣赏者情感与审美的共鸣,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跟上时代的步伐,永久流传。
“这些竟然源自2000多年前,现在你们竟又把它们复原了,太不可思议了!”和同学一起来看演出的肯特毫不掩饰他的惊讶。
谢幕后,观众用长达5分钟的掌声印证了王潮歌的预言:“观众会为之倾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