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7日表示,明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成为教师管理的制度,并根据试点情况细化相关条件和要求,目标是让教师队伍有很好的“源头活水”,对个别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老师能够清除出去。
7日,教育部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报告发布会。
评估报告指出,2011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以来,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已经形成全面推进之势。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这两个制度的核心是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定期注册制度推动比较顺利,因为标准很简洁,不能让老师感觉很麻烦。”许涛说,但是底线很清楚,只要师德上有偏差的老师定期注册时一律“一票否决”,教师每年的工作量必须保证,应该参加的专业素质的培训时间要有要求。他透露,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已经有2000多名教师没有通过注册,要转岗。
短评 教师的板凳真正“热起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然而也应清醒意识到,教育条件总体还不理想,教师待遇总体水平不高,教师岗位的热度依然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
最近5年来,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多措并举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加了教师岗位的吸引力。然而,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欠账仍有较大缺口。一些地方,对教师承诺的待遇并没有落实到位,工资拖欠、补贴不按标准执行的事件时有发生。总体来看,教师工资依然不高;在城乡、学校和学科之间,教师的配置仍不够优化,艰苦和边远地区优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依然突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的流动机制还不够顺畅。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而纵观国际,人才对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各国均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国家战略高度。所以,让教师的板凳真正“热起来”,打造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以此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引领下一代健康成长,势所必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未来五年,我国应该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抓住深化教师领域综合改革的主线,以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为重点,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发挥合力,加强督导,严肃问责,切实走好各项政策举措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以更好服务国家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