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国际热点 正文
援助 合作 共融
http://heihe.dbw.cn   2015-12-02 15:21:35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去年3月,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暴发,并迅速跨越国境蔓延。中国第一时间向疫区提供物质和财政援助,先后连续四轮向西非三个疫情最重的国家提供了总计7.6亿元人民币的紧急防控埃博拉援助,并向疫区三国连续派出医务人员和卫生专家,在救助病患的同时,还积极培训当地卫生医护人员。

  中国在抗击埃博拉的战役中的行动与贡献,是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一个缩影。

  1948年到1977年,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形式以派遣医疗队为主。1963年4月,中国首次派遣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掀开了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历史篇章。

  1978年到1995年,中国对非卫生援助迈入“援助”与“合作”相结合的新阶段。新阶段下的中国对非卫生援助,更加注重实效和长远利益,在对非援助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

  1995年至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非洲渴望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结合,进一步催生了中非合作的战略契机。中国不仅陆续向非洲几十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还在一些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方面加大了合作力度。

  52年来,中国累计向42个非洲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员2.43万名,超过2.7亿人次的非洲患者接受了诊治。中国援外医疗队员被喻为“穿着白大褂的外交官”,他们在条件艰苦的非洲国家承担着繁重的临床诊治和培训任务,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51名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甚至将他们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非洲大地。中国还拓展出许多对非卫生援助的新形式,如援建医院、生物实验室及热带病原防治研究中心、捐赠药品及医疗设备、开展短期义诊等。

  如今,埃博拉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未来中非合作的重心正从抗击埃博拉转为“后埃博拉时期”更广泛的医疗卫生合作。这些合作包括参与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加大对非洲国家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支持非洲卫生体系建设,特别是发挥中国援非医疗队的作用,帮助非洲建立完善的卫生体系,让“全民健康覆盖”真正成为现实。

  由此可见,中国对非卫生援助实现了从“援助”“合作”到“共融”的变迁,双方就卫生合作的对话与探讨,也勾画出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未来前景。今年10月,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二届中非卫生合作发展会议通过了《开普敦宣言》及其实施框架,旨在深化中非在“后埃博拉时期”的卫生合作,并为未来三年的中非卫生合作制定方向。《开普敦宣言》指出,通过紧紧围绕“全民健康覆盖”这个总目标,中非卫生合作的重心依然是治病救人,并改善非洲人民的健康水平。

  正如《开普敦宣言》所言,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本质,是发展的催化剂,也注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盟《2063年议程》,以及中国更加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姿态与行动,我们相信,“共融”的中非卫生合作将继续推动中国与非洲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

 
作者:程 峰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