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我市广大残疾人生存状况,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年来,黑河市残疾人联合会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推进残疾人扶贫、托养、教育等民生项目,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千方百计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积极扶持残疾人干事创业
扶残先扶贫。申报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是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为完成此项工作,市残联在年初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县(市、区)残联按申报条件和标准尽早做好与企业对接和调研,并至少上报一个企业,到年底全市争取建立1-2个“就业示范基地”。在今年7月在逊克召开的全市残联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市、县两级残疾人工作者就申报省级示范基地项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经不懈努力,北安红益豆制品加工厂、嫩江县鑫盛天然食品加工厂、逊克县钰和缘玛瑙加工厂、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企业进行了申报。市残联对于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了复审,工作人员亲自到每个企业进行对接核实,提出指导建议,目前,这4家企业均已报省待批。
年初以来,市、县两级残联与扶贫部门紧密配合,从农村残疾人家庭的实际状况出发,争取信贷支持、创办扶贫项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从而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手段,以发展绿色、特色产品为主体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模式。全市单位、个人与贫困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2400多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6万元,使535名农村残疾人摆脱了贫困。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185名残疾人学到种、养殖技术知识。全市11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共安置残疾人就业127人,并扶持带动残疾人152户。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各级残联的高度重视。今年各级残联下大力气,狠抓培训质量,选准培训项目,通过培训促就业。全市共举办残疾人创业培训班、面点制作、针织、保健按摩、农村特色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培训班10期,培训残疾人940多名;实现按比例就业153人、集中就业80人、个体和自主就业65人、灵活和居家就业78人、基地就业60人。
着力开展残疾人康复救治
0-6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工作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另一项艰巨任务。为完成好此项工作,市残联要求各县(市、区)残联早安排、早部署,做好调查摸底和数据上报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沟通省定点医院制定了免费康复计划,提前完成了康复训练救助的脑瘫儿童42名,接受康复训练救助的孤独症儿童12名,接受康复训练救助的智力残疾儿童30名,接受聋儿康复机构训练聋儿9名,组织肢体残疾儿童接受矫治手术8例,免费植入人工耳蜗3例,圆满完成了省下达我市的各项工作任务。
积极沟通协调,聘请专家,大力开展为听力残疾人配戴助听器和进行残疾人假肢安装工作。8月28日至29日,聘请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助听器验配专家到黑河市,为全市61名听力残疾人免费检测听力、验配助听器。其中:为55名贫困成人听力残疾人检测听力、验配助听器;为10名0-7岁聋儿检测听力,为适合配戴助听器的6名聋儿配戴了助听器。9月初,按照年度假肢安装工作任务,黑河市残联主管康复工作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与齐齐哈尔假肢厂负责人沟通协调后,全市50名下肢残疾人分三批到齐齐哈尔假肢厂安装假肢55例。
积极发挥联合协作精神,对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医疗。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市残联继续与省第三人民医院合作,聘请精神病院精防专家为五大连池、孙吴、逊克三市县14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诊治和发药,使这些精神病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在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下,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新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在康复中心和社区康复指导站为350名肢体残疾人进行了康复训练,为130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一年来接受社区康复服务残疾人数达9600人次,白内障复明手术639例,配用低视力助视器240例,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112人次。
改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
今年我市重新制定市级优惠政策,出台“优待残疾人”办法和意见。2015年9至10月,黑河市残联适应规范性文件清理的新形势,从优化发展环境、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出发,对原有的《黑河市残疾人优待办法》和《黑河市关于地税部门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意见》进行了重新修改完善,在深入多家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由黑河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新的《黑河市残疾人优待办法》和《黑河市关于地税部门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意见》。
全面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落实。据统计,目前,全市各县(市、区)贫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都已落实,全市共为符合条件的3216名残疾人发放了每人每月100元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其中:爱辉区458人,逊克县254人,孙吴县251人,五大连池市533人,北安市781人,嫩江县939人。残疾人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民政、人社、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参加社会保障政策,积极鼓励广大残疾人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认真做好全市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引导绝大多数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确需救济、五保供养的实行了重点救济和供养。进一步加大残疾人托养工作力度。全市为633名残疾人争取到每人500元的“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项目的资助,共争取到项目资金31.65万元,使残疾人得到有效救助。嫩江县残联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工,待内部装修结束后可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的推动我市机构托养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使更多的残疾人受益。大力加强残联组织和人才队伍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为充分发挥残疾人公益岗位服务残疾人事业、服务残疾人群体作用。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100%按照要求进行竞争上岗,进行上榜公示。残疾人专职委员均分批参加了省、市、县举办的社区康复指导员、体育健身指导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等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市、县两级残联严把残疾人证办证关,今年全市共办理残疾人证3700本。
大力营造扶残助残社会氛围
积极配合,做好残疾人教育工作。各县(市、区)残联会同本级教育部门按省要求开展了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调查,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开展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示范机构创建活动,为35名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儿童申报了国家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的助学项目。为12名考入大学的残疾学生申请了国家彩票公益金大学阶段助学项目,开展了新入学残疾大学生情况调查;爱辉区认真落实《黑河市残疾人优待办法》规定,对考入大学的残疾学生或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子女共计12人给予每人一次性5000元的资助。
推动法规落实,加强残疾人维权工作。依据《残疾人保障法》和《黑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司法救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全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2件。在接待、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中,按照中、省残联以及本级信访主管部门要求,严格遵守信访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残疾人信访问题都能在基层得到妥善解决。多渠道进行媒体宣传,活跃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一是利用“全国助残日”等节日庆祝活动进行宣传。在“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各相关部门主动参与“一法一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活动,各新闻媒体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期间,集中刊登、播发有关残疾人事业发展稿件、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事迹50多个,使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深入人心,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组织丰富多彩残疾人文艺体育活动。全市各级残联认真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残疾人特奥日”等活动。各县(市、区)残联与文化、体育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组织残疾人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残疾人参加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组织残疾人参加象棋、篮球、乒乓球等比赛,丰富了残疾人文体活动。通过活动开展,让700多名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使残疾人在参与活动中分享快乐、增进友谊,使他们更加勇敢、自信地融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