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国际热点 正文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中国智慧
http://heihe.dbw.cn   2015-11-13 08:47:33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会议即将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世界主要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将再次聚首,共同探讨、谋划全球经济发展大势。

  从7年前召开第一次峰会至今,G20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作用日益重要,实现了从全球经济治理参与者到构建者的角色转变。有专家认为,G20峰会机制的不断完善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的不断改进。

  提高制度性话语权体现参与全球治理的新目标

  历届G20峰会上,中国声音备受关注,中国作用备受期待。上月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别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制度性话语权”“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等新表述内涵深刻,甫一亮相便引发热议。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研究员米格尔·奥特罗·伊格莱西亚斯认为:“这些新提法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定位、新要求、新目标,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谋求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更多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屠新泉分析,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在金融货币领域更多以“建设性”体现,在贸易投资领域更多以“制衡性”体现。

  中国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设立丝路基金、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并谋求在二十国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内与自身贡献和能力相匹配的权力。中国已与22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4个自贸协定,并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早期收获”协议,还在与有关国家共同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升级等谈判。

  屠新泉认为,这些具体行动都是中国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的行动,是为平衡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促使其更好发挥作用的负责任之举。

  土耳其央行经济学家尤塞尔说,除了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动力外,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他说:“中国发展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同时中国因更了解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可以给予更有效的帮助。”

  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让全球治理天平趋于平衡

  中国正不断向世界提供多样的公共产品,不仅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现实难题,也为经济复苏乏力的发达国家摆脱困境提供了契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由于融资规模的限制和条件的约束,在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等提供支持方面作用有限,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口每年近800亿美元,这一数额显然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所能提供的。

  今年4月斯蒂格利茨赴中国偏远地区考察后认为,这些地区借助基础设施投资与外界连通,实现了繁荣发展。中国发起设立的亚投行,也可让更多国家得到同样的好处。他表示,亚投行的设立不仅有助于破解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瓶颈,而且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之一。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总监保拉·苏巴基认为,欧洲国家经济的重振有赖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活力。他说:“亚洲基建也能成为欧洲经济复苏的重要外部力量。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多国积极加入亚投行,就表明发达国家在向新兴市场国家靠拢,全球经济治理的天平趋于平衡。”

  苏巴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一次重要探索,这一沿线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巨大桥梁,将蓬勃发展的亚洲经济圈同欧洲经济圈连接,将激发亚欧大陆腹地的巨大经济潜力和市场需求,其外溢效应也会让更多的国家受益。他说:“中国正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埃及金字塔报执行总编辑曼苏尔·阿卜杜勒·阿兹姆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设立20亿美元的南南合作基金,减免有关国家债务,以及对世界最不发达国家120亿美元的长期投资等举措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实际行动有目共睹,令人敬佩。”

  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探索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

  前不久,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黄薇认为,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构成了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链条,缺一不可。中国提出这一理念,正是为了通过解决治理成果失效、治理手段失灵、治理方向偏差,对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探索与实践。

  中国一贯主张全球经济治理要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体现协调、合作、公平、均衡的精神,确保各国广泛参与,特别要继续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按照权责共担、权责相应原则,合作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经济高级研究员奥卡诺·海尔曼斯认为,中国提出筹建亚投行但没有要求“一票否决权”,给世界各国留下相当好的印象,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是在寻求霸权。在整个有关亚投行章程的谈判中,中国也体现出了很好的风范,一直在征求包括欧洲国家在内各国的意见。

  美国乔治敦大学埃德蒙·沃尔什外交学院副教授埃里克·富滕认为,中国提出筹建的亚投行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是对现有全球经济秩序的挑战,中国是希望在现有全球治理框架内发挥影响力。

  土耳其国际战略研究组织副主席塞尔丘克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除经济议题之外,非传统安全合作、环境气候合作、生态治理合作等也需要全球答案。中国应在创新合作模式和全球治理模式方面不断探索,以让全球治理更加合理、公平。这也是中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分享中国智慧,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应有之义。

 
作者:许立群 王云松 韩晓明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