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琳娜的新EP《金陵图》虾米首发。非常规矩,声音纯净;龚琳娜功力深厚不用说,吟诗的气度和银亮的声线倒显得编曲是多余的。而老锣(Robert Zollitsch)做的中式编曲有时候还像那么回事,有时候比如《山行》的配乐就不伦不类,像廉价的中国风音乐,反而拖了后腿。
这大概就是现在的龚琳娜尴尬的位置:逐渐摆脱早年的“神曲”给大家带来的不严肃印象,开始“好好唱歌”,自己和德国音乐人丈夫老锣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上却依然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有时候走对了令人惊艳,走歪了就难免现出理解和审美仍欠缺的短板。
但是龚琳娜是这样的,她和老锣的尝试当然不是每一个都有意义,其中也包括了《法海不懂爱》这样的敲门砖,但是有意义的作品总算是多于功利之作。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被龚琳娜的《忐忑》、《法海不懂爱》、《金箍棒》吓坏了,即使里面有外行也听得出的超高技巧和天籁,也只是为龚琳娜可惜。明明有扫地僧的功力,为何拿出带点胡闹性质的作品。
但是你试试看去听她的《小河淌水》现场版,去听她的《走西口》、《将进酒》、《明月几时有》、《静夜思》。这时候的龚琳娜绝不仅仅是很多人认为的“人声乐器”。她并未在音乐中处于乐器的位置,而是绝对的主导。甚至可以这样说,龚琳娜最出色的作品,编曲反而是弱化的。
很多人说听龚琳娜唱歌会流泪。流泪大概分两种:纯生理的刺激,以及听到自己纯正家乡民歌的感动。
龚琳娜是学院派,曾经的梦想是成为宋祖英。但是受不了化靓妆在台上假唱的日子,短短三分钟也觉得恶心得受不了。后来碰到德国音乐人老锣,后者某次弹琴让她随便唱歌玩,三个多小时她唱得疯疯癫癫载歌载舞,回看从前,决定推翻重来。
后来他们去德国定居,住在有森林有小鸟的地方。住了一段时间去香港演出,台下有观众说在她的声音里听到了树林。
在国外的时候,龚琳娜从来没有出过名。但是她大大小小的场唱下来,解放天性又磨了性子,这才变成现在这个龚琳娜。
“神曲”们是敲门砖,不然谁会知道这样一个做世界音乐的中国女民歌手。何况《忐忑》也并不低俗,仔细听,草原民歌和华族民歌混合成一段奇妙的音乐,里面声色俱全,根本不是雷曲。《法海不懂爱》之类的歌确实不灵,形式大于内容,内容站不住脚还哗众取宠。
然而到底有了敲门砖了。不管别人是以什么方式、什么眼光来看龚琳娜,她是红了。
民歌和传统诗词的宝藏当然是挖不完的。当龚琳娜和老锣不需要以形式大于内容的雷曲们制造流行的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很多。但是夫妻二人的音乐素养过硬,传统文化修养却不尽然。偶有惊艳之作,很多时候却只是隔靴搔痒,粗鄙地在探索中国文化。不如与别人合作,或者再潜心修养,才有可能突破眼前的瓶颈。还好他们夫妇有一点很好,不管是无名还是有名的时候都不端着,放得下身段,所以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