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读过的书不算多,可当我在古文中读了一篇名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言文时,心里有了些许多感慨。
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大事的例子。以所举事实为依据,讨论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可是,真正能做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有谁呢?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学家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悠然自得的待在水中。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再比如爱迪生,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而他小时候却家境贫寒,生活坎坷,所以他省吃俭用,积攒零钱,购买仪器,创造出一千多种发明,这又是凭着什么?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精神又从何而来?这就来自忧患。
承担重任的人,一定是一个意志坚定的,经受过饥饿之苦,资财缺乏的人。一个积极进取,发愤图强,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人,一定都缺少不了忧患,可见忧患是多么重要啊!
所以现在人们提倡穷不能穷了教育,富不能富了孩子;人们还提倡女要富养,男要穷养,这就说明人们都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只有在忧患的环境中才能奋发向上有所作为。而安逸享乐将会让人颓废萎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