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干岔子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北麓的黑龙江省逊克县境内,东与逊克县苗圃接壤,南与逊别拉河相邻,西与孙吴县相连,北与俄罗斯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东西长22.6公里,南北宽19.0公里。因位于祖国北疆、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保护界江生态环境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干岔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存完整,湿地景观独特,珍稀物种集中多样,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
受海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双重影响,保护区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明显,春季风大、少雨、干燥,夏季温暖多雨、光照充足,秋季风平气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保护区内不仅分布有大面积原生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还分布类型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河滩平坦开阔,土壤永冻层分布普遍,气候寒冷湿润,为各类沼泽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形成了多种沼泽湿地类型。这里的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和藓类沼泽等,几乎囊括了小兴安岭林区北部所有湿地类型,构成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景观。
保护区内不仅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良好的湿地生境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森林、灌丛、草甸、沼泽、水域等生态系统共存,也为各种野生动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空间和繁殖条件,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异常繁多。根据实地调查及分析统计,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654种,其中苔藓植物19科34属59种,蕨类植物10科13属24种,种子植物571种;有脊椎动物290种,其中鱼类7目14科49种,两栖类2目4科7种,爬行类3目4科8种,鸟类17目39科183种,哺乳类8目l5科43种;还分布有昆虫9目66科302种,充分体现出该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该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种,即紫貂、貂熊、东方白鹳、金雕、白头鹤、白鹤、大鸨及黑嘴松鸡;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5种,如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驼鹿、鸳鸯、苍鹰、花尾榛鸡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5种,即水曲柳、黄檗、钻天柳和紫椴、野大豆,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干岔子自然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