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今天就要步入校园,开始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从幼儿园跨入小学,孩子们面临着角色和环境的转变,而此时比孩子们更措手不及的是新生的家长们。那么,对于一年级新生的家长,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呢?如何让孩子能尽快适应从幼儿园向小学转变?本报记者相继采访了黑河实验小学老师臧红敬和黑河第二小学老师单淑萍,看看家长们应该怎样注意帮助孩子做好这一过渡期。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多陪伴鼓励
走进我市的各所小学,为迎接一年级小学生的到来,写有祝福语的条幅高高挂起、教室窗明桌净、新学期校园里充满温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声声欢笑,校园到处洋溢着快乐。实验小学老师臧红敬表示,孩子从“小朋友”变成“小学生”,首先家长们要帮助孩子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与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小学生活,领着孩子提前熟悉一下学校的环境,尽快认识新同学。但是不要过多地强调上了小学后要比幼儿园学习内容更多、任务更重、老师更严厉等等,这样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压力。家长要正面引导,让孩子产生对入小学后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孩子入学后会有一个从兴奋阶段到厌倦阶段、再到适应阶段的过渡期,家长要做好与孩子共同适应小学学习节奏的心理准备,此时家长的陪伴、耐心和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和教育。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会终身受益
好习惯益终生。小学阶段我们除了为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臧红敬认为好的习惯要从以下几点养成:
首先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除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分担家务,杜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少爷式的教育。小学一年级一般都是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左右。没有了幼儿园的加餐,早餐和午餐就显得分外重要,要保证孩子吃饱、吃好,才能有精力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家长除了给孩子带水外,尽量不要带水果、零食等,一是不利于课堂习惯的养成,二是在集体环境中吃东西不卫生。
其次,还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遵规守矩、文明有礼、孝老敬亲、团结友爱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学校的教育是集体教育,孩子们在这个大家庭中要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还要学会与小伙伴们和谐相处,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再次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校要重点帮助孩子养成课堂常规习惯,在家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习惯、书写习惯等。每天晚上检查一下孩子的学习用品,不足的要及时补齐。对于做事拖沓、写作业边写边玩、有咬笔头或手指甲等小毛病的孩子,家长都要耐心地纠正。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了,要改起来就绝非易事。
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重亲子沟通
孩子上学后,学习的任务会突然比幼儿园多了许多。因此,家长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单淑萍建议为孩子准备一个专门学习用的桌椅和场所,家中大人的活动场所应以不干扰孩子的学习为准。与孩子协商,房间布置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自己将面临的新生活,及早进入小学生的角色。家长还须特别注意灯光照明,因为孩子的学习时间将会逐渐增多。单淑萍强调,孩子要入学了,家长应尽可能地少看电视电脑,放下手机,多读书多看报,为孩子营造一种家庭学习氛围。还可以每周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让孩子多接触书籍。选一套孩子喜欢的图书,每天睡前为孩子讲个故事等等。
一年级的生活极其重要,它将为孩子小学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孩子最初入学的一段时间,家长要多与学校沟通,及时掌握和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例如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也不太回应老师的问题。家长要和孩子多聊天,多表扬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关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谨慎选择学习用品 忌好玩花哨
记者在走访多家文具店发现,很多文具都有实用的和好玩的两种。单淑萍老师建议新生家长为孩子购买文具时以“必要”和“好用”为原则,好玩、花哨的文具容易过度吸引孩子的兴趣,导致孩子上课时溜号。书包要选大小合适,实用、结实的双肩背包,最好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小学教师建议,如果方便,其他文具也可以贴上名字,一年级新生丢铅笔、橡皮是普遍现象,而且很多孩子丢了还不知道找,贴上名字能够有效避免文具的浪费。准备好学习用品之后,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培养训练孩子拿了东西要归位,爱惜、保管好学习用品等。同时美术课需要用到的小剪刀、固体胶、水彩笔等相关文化用品。在生活方面要为孩子准备好水杯、纸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