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7700名十七八岁正值“花季”年龄的他们,告别父母,远离家乡,奔向北大荒。
在逊克县,他们满怀激情,与泥土一起发酵,酿成生活的美酒;用青春的汗水与田野合鸣,奏出时代的交响。
8月,初秋时节,60多名曾在逊克县逊河镇下乡的上海知青回家了,他们的脚步刚刚落下,还没来得及品尝完老乡刚出锅香喷喷的青玉米,就急匆匆地看望一同并肩战斗的战友——金训华。
清晨,乌云低垂,细雨霏霏,那是苍天在为因公牺牲的知青金训华哀悼垂泪!
金训华的墓地十分庄严。墓地由黑色花岗岩的墓碑和白色的水泥棺椁两部分组成,三层花岗岩基座正前方的斜面上有一个大大的“奠”字,基座上矗立着方形塔状的碑柱,碑柱正面右上方写有“革命青年榜样”六个小字,中间是“金训华烈士之墓”七个隶书大字,左下方是“二00五年八月十五日重建”的小字。碑柱右侧镌刻着黑底金字的金训华烈士生平,左侧刻制着由陈逸飞、徐纯中合作的金训华在水中抢救电线杆的那幅著名宣传画。
几十名花甲之年的老知青重拾他们一同挥舞过的旗帜,为烈士敬献了花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