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行业动态 文体新闻 边境旅贸 民生新闻 全市各地 俄罗斯信息 阅读俄罗斯
时空黑河 生态黑河 新闻纵深 新闻专题 黑河概览 国内要闻 国际热点 评 论 服 务 媒体看黑河
·阿联酋对中国公民开放落地签证  ·过期药品往哪扔?  ·三招防范出境游信用卡遭盗刷  ·今年9月1日起这些新规为你我解忧  ·国管公积金最新提取流程  ·不动产登记,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微信旅游”需谨慎  ·警惕朋友圈这6个“坑”  ·家用液化气瓶有“三忌”  ·国家质检总局:几乎所有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标准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国际热点 正文
搭建中巴“语言文化桥梁”
http://heihe.dbw.cn   2015-08-21 09:23:25
黑河日报手机报 权威的视角 丰富的内容
周一至周五 每天以彩信形式发送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HHRB发送到10658333,根据提示回复Y即可。

  近年来,中国与巴西的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但语言沟通还是两国交流的一个瓶颈。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双方的官员和工商界人士说——“我们缺少翻译”。然而,不久前《巴中俗语谚语对照词汇》一书出版后,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这是一本精心编写的新词典。编撰者是84岁高龄的林长朝和他的老伴李妙娜,这本书是他们在巴西生活近30年的经验结晶,书中收录了2000余句巴西俗语和谚语,附有对应的汉语词句和解释,弥补了现有的葡汉和汉葡词典的不足。两位没有语言专业背景的老人,凭着满腔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搭建起了一座连接中巴的“语言文化桥梁”。

  葡萄牙巴西文学院终身院士索妮娅·萨勒斯称,这是一本“举世无双的先驱性巨作”。

  轻松解读日常用语拉近中巴文化距离

  1986年,林长朝以高级工程师的身份定居巴西,李妙娜则在巴西高等学府担任英语老师。两人开始自学葡语,不到两年时间,他们就能与巴西人流利地对话。语言是文化之根,文化交流是心灵的交流。“在国外学习当地语言,一定要学着体会当地人语言表达时的心情和感情,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语言,才能够与他们和谐融洽地相处。”林长朝回忆道,他从中国背来的3.4斤重的《葡汉词典》成了两人亲密的“战友”。用得久了,他们发现这本字典的“葡”指的是葡萄牙的葡语,而巴西人讲的葡萄牙语,无论是在用词还是在语法上,都受英语和西班牙语影响很大,与葡萄牙的葡语不大一样,尤其是俗语和谚语。

  一次在商场购物,付款后店家突然说“morreu(去世)”,两人吓了一跳。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很忌讳谈论生死的。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呢?对方解释后,他们才知道,这个词在此处表示“结清”的意思,用法虽然夸张但确实形象、好记。他们后来发现,不少约定俗成的说法不仅表达准确,而且从他们口中说出,会让巴西人感到格外亲切。

  常年在巴西生活的林长朝夫妇发现,移民家庭从第二代开始就基本放弃学中文,因为孩子们普遍觉得中文太难,抵触情绪强烈。由此,他们产生了编写此书的想法。“中文有我们文化的根啊!我们能否改进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习变得更灵活、更贴近生活的实际呢?”林长朝说,于是他们便把巴西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记下来,通过轻松而充满故事性的方式解读这些词语,拉近了中巴文化的距离。

  编写词典也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的过程

  在编译词汇的过程中,林长朝夫妇发现,与中国的歇后语、俚语一样,巴西的俗谚也蕴含着当地人的生活经验,有些还暗含着由葡萄牙人传入的宗教故事,反映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历史传统。

  巴西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香蕉是巴西最常见且最便宜的水果之一。因此,用巴西话来表达汉语里“白菜价”的意思,就可以用“香蕉价”这个词。每到圣诞节前后的打折季,许多巴西商店都会在门口贴上这个词招徕顾客。“像这样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传说里约热内卢有一个乞丐,每天都去面包店乞讨过期发硬的面包,后来人们发现,此人不仅在银行里有很多存款,而且在郊区还有房产。于是,‘硬面包’就被用来形容极度吝啬之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铁公鸡’。”李妙娜说。

  编写此书对于两位老人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的过程。很多巴西俗语谚语乍一看不懂,但请朋友解释后,知道了使用的语境、词汇的真实含义,他们有时就忽然会想起一个几乎能完美匹配的中文俗语。原来,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语言里还有不少一模一样的表达方式。林长朝说:“巴西葡萄牙语里也用‘树倒猢狲散’来形容靠山垮台后,依附之人随之散去。”

  经贸合作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大幅提升

  《葡汉词典》的编写可以追溯到16世纪,而早在17世纪,巴西和中国就因澳门联系在了一起,曾有历史学家将巴西比作是“热带中国”,中国经典著作很早就传入巴西并一度流行。但是,语言不通一直是双方民间和经贸交流的一个不小的障碍。

  林长朝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们开始收集这方面词汇时还没有想到,中巴经贸合作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规模,学习中文会在巴西变得如此热门。《巴中俗语谚语对照词汇》一书真是正逢其时。

  新世纪以来,中巴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大幅提升。得知《巴中俗语谚语对照词汇》的出版,孔子学院和一些私立中文学院,以及各华侨华人社团都纷纷向林长朝求书。林长朝认为,文化交流是精神桥梁,可以帮助两国人民跨越地理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他告诉记者:“现在巴西经济面临挑战,需要中国的投资,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到这里来寻找发展机会。经贸合作成功的基础是相互了解,希望这本书能给他们打开一扇了解巴西的窗口。”

  林长朝说,近两年,中葡双语杂志开始在巴西发行,巴西各地还开设了不少孔子学院,很多中国的文化、体育团组来巴西开展民间交流。“我经常看巴西的电视节目,虽然有关中国的节目有所增加,但有的报道对中国存有偏见。这就需要运用民间的力量,通过交流来加深了解。我期待这本词典能为增进双方的交流作出一点贡献。”

 
作者:颜 欢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安静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