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蒙蔽与欺骗是徒劳的,低估正义的力量是愚蠢的。任何说一套、做一套的伎俩,其结果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8·15”之于日本,如同一块“试金石”,亦如一面“照妖镜”。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每每围绕这一天而集中展开。
政者当正。在对待日本侵略历史的问题上,领导人拿出正确的态度,既是国家形象的正面展示,也是对拥戴和平的主流民意的正面响应。正因如此,8月14日的“安倍谈话”包含“侵略”“殖民统治”“反省”“道歉”等关键词非常重要。但明眼人都看出,这个谈话诚意不足,显示出在是与非之间试图左右逢源的暧昧态度。
日本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安倍谈话”背后的逻辑与考量进行了大量解读,批评与质疑之声此起彼伏。《朝日新闻》在社论中称,安倍在谈话中欲以闪烁其词、混淆视听来掩人耳目,结果却是让人根本搞不懂“安倍谈话”究竟因何而谈、为谁而谈。《每日新闻》报道,以内阁支持率低下等为背景,“安倍谈话”有意淡化了“安倍色彩”,顾虑到谈话对安保法案审议的影响以及公明党的意见,将内容重心转变成了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不少舆论将“安倍谈话”中的反省与道歉解读为“言不由衷的政策考虑”,这确实不无根据。在谈话筹备过程中,安倍政府在关键词采用上的摇摆态度就颇能说明问题。安倍首相及其智库在各种场合释放关于谈话内容关键词的信息,时而强调“安倍谈话”与“村山谈话”之间的不同,时而表示要继承“村山谈话”中对历史的反省。为了发表更为强硬的内容,甚至一度寻求以个人名义取代内阁形式发表谈话。在“安倍谈话”发表的次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的日子,自民党总裁特别助理萩生田光一代表安倍首相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表示“对于英灵的感激之情,对于靖国的心情不变”,此举更令世人看清“安倍谈话”前后矛盾的底色。
大是大非问题上永远不可能有中间的模糊地带,“脚踩两只船”的政治宣示,能是负责任的态度吗?“安倍谈话”的一些措辞对坚持否认侵略、拒绝谢罪的政治势力有明显的迎合、讨好意味,甚至对年轻人有误导的成分。竟不论,在必须郑重对待的历史问题上,岂可如此夹带选票政治的私心!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捡起一个个丑陋肮脏的包袱背在肩上,还不够步履维艰吗?修改教科书编写指南,妄图淡化南京大屠杀罪行,否认强征慰安妇问题……一系列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径,不仅公然蔑视国际法,还在错误引导国民认知。
日本年轻一代的历史观会否因此而走向谬误?日本能否坚持在和平发展道路上走下去?日本人民已经很担心了。“我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到战场去杀人或因战争而死。”在抗议日本政府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游行中,一位示威者决绝地说。“不能将学生再度送上战场”,这是日本民众抗议解禁集体自卫权时反复打出的标语。近期,5名日本前首相分别批判安倍无视国民、破坏日本立宪主义,要求立即撤回安保法案;超过200名宪法学者联名发表声明指出安保法案违反宪法第九条,严正要求废案;日本民众抗议安保法案的游行仍在持续。
为了政治上一己之私而蒙蔽、欺骗选民的做法,其实正是对人民最大的不负责任。当然,蒙蔽与欺骗是徒劳的,低估正义的力量是愚蠢的。任何说一套、做一套的伎俩,其结果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如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所言:“作为日本的政府首脑,对安倍来说,最重要的是尊重国民的意愿,并认真思考如何满足国民的期待。”
日本人民渴望生活在一个彻底同侵略历史决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一个直面历史、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并受到世界尊重的国家。日本政府应当真正为此负起责任,以实际行动体现迄今在历史问题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表态和承诺,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真正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安倍谈话”不是强调“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较之以前更大的贡献”吗?那就应当从对日本人民负责、对日本未来负责的行动做起。只有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才有可能卸下历史包袱,才有可能真正面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