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黑河市处于嫩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过渡地带,呈现沟壑纵横、河网密布的地理特性,衍生出了类型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全市自然湿地面积601648公顷。多年来,我市一直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自2001年起,逐步加快了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相继建立了大沾河和五大连池两处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山口、公别拉河、刺尔滨河、北安、门鲁河、引龙河、平山、干岔子、红旗和逊克都尔滨10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让广大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我市的湿地资源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状况,即日起本版开设“黑河湿地盘点”专栏,为读者介绍我市具有特色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平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孙吴县西北部,隶属黑河市林业局直接管辖。该保护区东西长22.8km,南北宽21.9km,北临爱辉区二站林场,西接黑龙江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爱辉区胜山林场,东临孙吴县大河口林场,南界孙吴县红旗林场,总面积为21394hm2。
保护区属低山沟谷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海拔高度一般在350~450m之间。西部山地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构成,在流水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漫岗与平川地,河谷与平川相间的分布格局,并形成了“小瀑布”等独特的自然景观。
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分明。春季风大,少雨而干燥;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温和多雨;秋季气爽多晴,降温急剧;冬季受蒙古高压冷空气影响,漫长而寒冷。保护区地势平缓,沟谷平坦宽阔,加上气候冷湿,岛状冻土分布普遍,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植被,且类型繁多,主要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草本沼泽等植被类型。河流、湖泊、草甸、沼泽相互交错,构成一个复杂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反映了小兴安岭北部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
保护区不仅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而且还孕育着大量的野生动物资源。根据实地调查及分析统计,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670种,其中苔藓植物29科48属95种,蕨类植物12科20属32种,种子植物79科263属543种。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317种,其中鱼类7目12科51种;两栖类2目4科7种;爬行类3目4科10种;鸟类17目42科203种;兽类6目l5科46种。还有昆虫356种,隶属于10目78科。这充分体现出该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
保护区内环境独特,生物资源丰富,森林、灌丛、草甸、沼泽、水域等生态系统共存,使得这里蕴藏了大量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拥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种,如紫貂、貂熊、东方白鹳、金雕、白头鹤、白鹤、大鸨及黑嘴松鸡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8种,如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驼鹿、鸳鸯、苍鹰、花尾榛鸡等。此外,保护区内拥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如红松、水曲柳、黄檗、钻天柳和紫椴、野大豆等。
黑龙江平山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存完整,湿地景观独特,珍稀物种集中多样,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小兴安岭北部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沼泽湿地之一,黑龙江一级支流逊别拉河的源头之一,该保护区具有国家意义上的珍贵性和稀有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平山自然保护区
平山自然保护区
|